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书帽(書帽)  拼音:shū mào
在演唱快书、大鼓正式节目前所加唱的小段,主要作为定场之用,内容通常与正式节目无关。
《漢語大詞典》:社直
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元 曾瑞 《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 社火 ”。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
《國語辭典》:提词(提詞)  拼音:tí cí
戏剧演出时,给演员提示台词。如:「这角儿演出有点走板,只见胡琴师傅猛在旁边提词。」
《國語辭典》:童星  拼音:tóng xīng
年幼的演员。
《國語辭典》:谭鑫培(譚鑫培)  拼音:tán xīn péi
人名。(西元1847~1917)别号小叫天,清江夏(今湖北省武昌县)人。皮黄剧老生名伶,唱做精能,清末常演剧内廷,伶界奉为典型,模仿者称为「谭派」。以《空城计》、《定军山》等剧著名。
《漢語大詞典》:转碟(轉碟)
传统杂技节目。也叫耍花盘。演员双手各用数根细竿,各顶一个碟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要求在表演各种难度很高的动作时碟子不得跌落。
《漢語大詞典》:走绳(走繩)
杂技节目之一。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来回走动,并表演各种动作。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至於舞竿走绳,特其平平者耳。”《孽海花》第六回:“ 江知县 道:‘是一班 粤 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 云南 的 苗 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参见“ 走索 ”。
《國語辭典》:走索  拼音:zǒu suǒ
一种古代的杂戏。演员在悬空的绳索上行走,并表演各种动作。《文选。张衡。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也称为「走绳索」。
《漢語大詞典》:走竿
古代百戏之一。演员行走在悬空的竹竿上,并表演各种动作。 明 袁宏道 《识雪照澄卷末》:“ 坡公 作文如舞女走竿,如市儿弄丸,横心所出,腕无不受者。”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近来行绳走竿,多出女子小人之戏,而武弁之中,未之有闻。”
《国语辞典》:表唱  拼音:biǎo chàng
演员用第三人称,以演唱方式叙述事物情景和描写人物特色。
《国语辞典》:影帝  拼音:yǐng dì
在影展奖项中荣获最佳男主角奖的演员。
《国语辞典》:硬脚(硬脚)  拼音:yìng jiǎo
有名气的演员。《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连上方才唱摔琴的那个,此外还有一个,算四大名班里头,四个二簧硬脚。」
《國語辭典》:变脸(變臉)  拼音:biàn liǎn
1.脸上的表情突然改变,表示与对方生气决裂的态度。《西游记》第四一回:「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
2.川剧表演中的独门绝技。以抹脸、吹脸及扯脸等方法,配合舞蹈动作掩护变换面部脸谱,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增加戏剧效果。
《國語辭典》:帮腔(幫腔)  拼音:bāng qiāng
1.戏曲、曲艺唱腔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即指当台上有人在主唱时,许多人在台后和著唱。
2.附和别人做事或发言。也作「帮喘」。
《國語辭典》:白玉霜  拼音:bái yù shuāng
人名。原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清末民初的女表演家,生卒年不详。生于艺术之家,以唱平剧表演著名。音色宏亮圆润,唱腔流丽平稳,细致委婉。对于融合平剧各家唱腔、剧目、演唱及表演艺术,均有贡献。以《玉棠春》、《杜十娘》、《桃花庵》等广受观众欢迎。
《漢語大詞典》:郭顺时(郭順時)
元 代杂剧演员 郭顺卿 ,别号 顺时秀 。歌喉动听,世称 郭顺时 。 明 沈钦圻 《咏史》之二:“乐奏 李天下 ,歌传 郭顺时 。”参阅 元 夏庭芝 《青楼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