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池鱼悲
 
鱼缡


《艺文类聚》卷九十六〈鳞介部上·鱼〉~672~
汉·应劭《风俗通》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旧说池中鱼人姓李,居近城。城门失火,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鳞介部七·鱼上〉~4288~2~
汉·应劭《风俗通》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旧说池中鱼人姓李,居近城。城门失火,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典故 
宫腰束素
 
宫腰细
 
小腰肢
 
楚国纤腰
 
楚女纤腰
 
楚女腰
 
楚宫细腰
     
细腰池馆
 
细腰争舞
 
纤腰学楚
 
腰细

相关人物
楚灵王


《韩非子》卷二〈二柄〉~2~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管子·七主七臣》~826~
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墨子》卷四〈兼爱中〉~97~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击金而退之。
《荀子·君道》~270~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子)马廖〉~853~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简释

楚腰:喻女子指体形纤细。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例句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戕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司马扎 筑台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李商隐 碧瓦

细腰争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李涉 竹枝词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李贺 洛姝真珠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杜牧 悲吴王城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杜牧 新柳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杨师道 阙题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杨炎 赠元载歌妓

春风细腰舞,明月高堂宴。 武元衡 独不见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 汪遵 细腰宫

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九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 蔡瑰 夏日闺怨

唯有邮亭阶下柳,春来犹似细腰宫。 雍陶 夷陵城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韩琮

兽火扬光二三月,细腰楚姬丝竹间。 鲍溶 寒夜吟

典故
丹凤池
   
相关人物
荀勖


唐·杜佑《通典》卷二十一《职官三》
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令,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谓之「凤凰池」焉。
《晋书》卷三十九〈荀勖列传〉~57~
久之,以勖守尚书令。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恨。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皇池,诸君贺我邪!」
《艺文类聚》卷四十八〈职官部四·中书令〉
〈让中书令表〉曰:伏惟陛下,登取震维。临齐璿政,泽与风翔。恩从云动,臣闻壁门天邃。凤沼神深,丝纶王言。出内帝命,自非望允当时。誉宣庠塾,未有谬垂曲宠。空席兹荣,在于平壮。犹不可勉,况今绵痼,百志俱沦。

简释

凤池: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唐张说《崔司业挽歌二首》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例句

看著凤池相继入,都堂那肯滞关营。 丘上卿 和主司王起

交朋接武居仙院,幕客追风入凤池。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无一人再睹龙颜喜庆虽极感叹风烛能不怆然因成四韵并示集贤中书二相公所和

何如凤池上,双舞入祥烟。 刘禹锡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双鹤

金貂晓出凤池头,玉节前临南雍州。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何况迁乔旧同伴,一双先入凤凰池。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

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 刘禹锡 有感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閒。 刘禹锡 题集贤阁

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 司空曙 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

莫道只陪金马贵,相期更在凤皇池。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 岑参 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妾家近隔凤凰池,粉壁纱窗杨柳垂。 崔颢 代闺人答轻薄少年

凤池真水镜,兰省得华滋。 张子容 赠司勋萧郎中

畴昔同声友,骞飞出凤池。 张说 同贺八送兖公赴荆州

讵知鸡树后,更接凤池欢。 张说 奉裴中书光庭酒

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张说 崔司业挽歌二首

或言凤池乐,抚翼更西飞。 徐彦伯 赠刘舍人古意

鸡树烟含瑞气凝,凤池波待玉山澄。 李嵘 献淮南师

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 李白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以此诗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皇池。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长沙地窄却回时,舟楫骎骎向凤池。 李群玉 闻湘南从叔朝觐

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李群玉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李郢 酬王舍人雪中见寄

可惜登临佳丽地,羽仪须去凤池游。 杜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飘来鸡树凤池边,渐压琼枝冻碧涟。 杜牧 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愆圣君轸虑嘉雪忽降品汇昭苏即事书成四韵

蜀辍新衡镜,池留旧凤凰。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 杜甫 寄薛三郎中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

断碛瞻貔武,临池识凤凰。 杨巨源 上刘侍中

遥想洞房眠正熟,不堪深夜凤池寒。 权德舆 中书宿斋有寄

五驱龙虎节,一入凤皇池。 权德舆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

不似凤皇池畔见,飘扬今隔上林园。 武元衡 同诸公夜宴监军玩花之作

月华云阙迥,秋色凤池閒。 武元衡 山中月夜寄朱张二舍人

怀贤耿遥思,相望凤池头。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今日重烦相忆处,春光知绕凤池浓。 武元衡 酬韦冑曹登天长寺上方见寄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皇甫曾 奉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 皇甫曾 奉送杜侍御还京

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皇甫曾 送王相公赴幽州

还期凤池拜,照耀列星宫。 卢僎 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卢象 和徐侍郎丛筱咏

翰苑飞鹦鹉,天池待凤凰。 卢象 赠张均员外

君看西汉翟丞相,凤沼朝辞暮雀罗。 翁绶 行路难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褚朝阳 奉上徐中书

闻说公卿尽南望,甘棠花暖凤池头。 许浑 闻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

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贾岛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畴昔丹墀与凤池,即今相见两相悲。 贾至 送南给事贬崖州

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 郑谷 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钱起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

院梅朝助鼎,池凤夕归林。 钱起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拥传星还去,过池凤不留。 钱起 奉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

丝言丹凤池,旆转苍龙阙。 韦元旦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月字

月临兰殿出,凉自凤池来。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直中书寄吏部刘员外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韩偓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莺。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二首

典故
倒著接䍦
  
山公上马
  
山公坐池
 
山公延宾客
 
山公游赏
  
山公行处
  
山公饮
 
山太守
 
山简
 
山翁倒载
 
山翁醉
 
巾倒戴
 
接䍦倒
 
接䍦倾倒
 
白接䍦
 
笑问并州儿葛
 
笑马上葛僵
 
举鞭问
 
葛强
  
相关人物
山简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附《山简传》
山简字季伦。平雅有父风。与嵇绍、刘谟等齐名。迁尚书。出为征南将军。……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列传·山简〉~228~
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馀,涛不之知也。简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后与谯国嵇绍、沛郡刘谟、弘农杨准齐名。初为太子舍人,累迁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为青州刺史。徵拜侍中,顷之,转尚书。历镇军将军、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不行,复拜尚书。光熙初,转吏部尚书。永嘉初,出为雍州刺史、镇西将军。徵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简欲令朝臣各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书言『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秦汉已来,风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俊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朝廷从之。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简释

山公醉:咏醉酒或醉态。唐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如泥。”

葛强:指跟随自己的爱将。唐杜甫《清明》:“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例句

不辞便学山公醉,花下无人作主人。 令狐楚 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

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回。 元凛 九日对酒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刘禹锡 送李庚先辈赴选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山公念旧偏知我,今日因君泪满衣。 吕温 道州送戴简处士往贺州谒杨侍郎

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周彦晖 晦日重宴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孟浩然 九日怀襄阳

山公来取醉,时唱接䍦歌。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孟浩然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彊知。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萧散林亭晚,倒载欲还家。 弓嗣初 晦日宴高氏林亭

且同山简醉,倒载莫褰帷。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张继 华州夜宴庾侍御宅

昔日接䍦倒,今我葛巾翻。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张谓 春园家宴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当时不敢辞先醉,误逐群公倒载还。 戴叔伦 奉酬卢端公饮后赠诸公见示之作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李商隐 九日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李白 岘山怀古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李白 留别广陵诸公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李白 襄阳曲四首

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 李白 襄阳曲四首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李白 襄阳歌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䍦。 李白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

谢公留赏山公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李郢 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李郢 南池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杜甫 北邻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杜甫 壮游

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二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杜甫 清明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 杜甫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杜甫 章梓州水亭

空醉山翁酒,遥怜似葛强。 杜甫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函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

不用投车辖,甘从倒载还。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山翁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 温庭筠 题友人池亭

自是山公兴,谁令下士知。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汉江临泛

不蹶不惊行步稳,最宜山简醉中骑。 白居易 公垂尚书以白马见寄光洁稳善以诗谢之

山简醉高阳,唯闻倒接䍦。岂如公今日,馀力兼有之。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罗邺 凤州北楼

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山公仰尔延宾客,好傍春风次第开。 赵嘏 花园即事呈常中丞

始知山简绕,频向习家池。 郑昈 落花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䍦。 钱起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韦庄 春暮

陈遵已投辖,山公正坐池。 韩仲宣 晦日重宴

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高绍 晦日宴高氏林亭

山简愧兼诸郡命,郑玄惭秉六经权。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

典故
何逊梅花
 
何逊渐老
 
何逊为诗
 
何逊赋梅
 
何郎情思
 
何郎旧池阁
 
何郎花
 
何郎词卷
 
何郎诗句
 
何郎遗咏
 
凌风台
 
动诗兴
  
官阁梅
 
拾遗东阁
 
扬州何逊
 
扬州何郎识
 
东阁官梅
 
东阁梅
 
东阁诗兴
 
东阁逊梅花
 
诗成东阁
 
诗兴关梅
 
风流何郎

相关人物
何逊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九〈何逊·诗·咏树诗〉~699~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例句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典故
恩波凤池

相关人物
杜甫
 
王维
 
贾至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衣冠身染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典故
一朵红莲
 
依莲泛水
  
俭池
  
幕下莲花
 
幕中莲
 
幕府红莲
 
幕府莲
 
庾杲莲
 
泛绿依红
 
泛芙蓉
 
泛莲幕府
 
王俭府
 
王俭莲幕
 
红莲入幕宾
  
红莲幕客
 
红莲府
 
红莲书记
 
红莲开幕
 
绿水池中宾佐
 
绿水红莲
 
绿水宾
 
芙蓉客
  
花府
     
相关人物
庾杲之
 
王俭
 
萧缅


《南史》卷四十九〈庾杲之列传〉~20~
王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
《南齐书》卷三十四《庾杲之传》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雍州刺史。父粲,司空参军。……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乃用杲之。迁黄门郎,兼御史中丞,寻即正。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世祖令对虏使,兼侍中。上每叹其风器之美,王俭在座,曰:「杲之为蝉冕所照,更生风采。陛下故当与其即真。」

简释

莲幕:美称官署的幕府、幕僚。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例句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

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 姚合 送无可上人游边

莲府才为绿水宾,忽乘骢马入咸秦。 封彦卿 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

王俭花为府,卢谌幄内璆。 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

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方干 赠郑仁规

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 李商隐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暂依。 李德裕 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

莲幕青云贵,翱翔绝后期。 李郢 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

更蒙莲府辟,兼脱布衣归。 李频 初离黔中泊江上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杜荀鹤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驿骑归时骢马蹄,莲花府映若邪溪。 权德舆 人日送房二十六侍御归越

盍簪莲府宴,落帽龙沙醉。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权德舆 送湖南李侍御赴本使赋采菱亭诗

三城晓角启轩门,一县繁花照莲府。 权德舆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 武元衡 单于罢战却归题善阳馆

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 卢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郤推官因以戏赠

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幕下莲花盛,竿头㺗佩红。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融酒徒誇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罗隐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如何抛锦帐,莲府对莲峰。 郑谷 送司封从叔员外徼赴华州裴尚书均辟

谋略久参花府盛,才名常带粉闱香。 韦渠平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郎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 韩偓 寄湖南从事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韩翃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韩翃 送万巨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劝酒莲幕贵,望尘骢马高。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

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 黄滔 送僧归北岩寺

或有人家创,还无莲幕馨。 黄滔 题王侍御宅内亭子

典故 
习家塘
  
习氏宅
  
离阳兴
 
高阳伴
 
高阳侣
 
高阳宴
 
高阳会
  
高阳兴

相关人物
山简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8~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

简释

习家池:指欢宴之处。唐陈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例句

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刘禹锡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李少府旸秘书张正字复元同会于水馆

习家秋色堪图画,只欠山公倒接䍦。 吴融 高侍御话及皮博士池中白莲因成一章寄博士兼奉呈

绮筵乘晦景,高宴下阳池。 周思均 晦日重宴

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高阳诸醉客,唯见古时丘。 岑参 送襄州任别驾

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 岑参 钱王崟判官赴襄阳道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崔涂 初过汉江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湜 襄阳作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到此无醒日,当时有习家。 方干 路支使小池

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李商隐 寄罗劭兴

彩棹浮太液,清觞醉习家。 李峤

每接高阳宴,长陪河朔游。 李峤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李白 襄阳曲四首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

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 李颀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应问襄阳旧风俗,为余骑马习家池。 李颀 送郝判官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 登襄阳城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 杜甫 初冬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杜甫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杜甫 玉腕骝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柳宗元 离觞不醉至驿相送诸公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

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白居易 喜梦得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

甪里年虽老,高阳兴未阑。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里示八韵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罗邺 凤州北楼

始知山简绕,频向习家池。 郑昈 落花

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 陈子昂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韦应物 襄武馆游眺

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高正臣 晦日重宴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高瑾 晦日重宴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典故
革潢池风俗

相关人物
龚遂


《尚书》卷十四〈周书·康诰〉~202~
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龚遂〉~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困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典故
公私鸣蛙
 
问蛙声
 
问蛙鸣
 
官池蛙
  
官蛙私蛙
 
私蛙
 
鸣蛙不属官


《水经注疏》卷十六〈谷水〉~396~
《晋中州记》曰:「惠帝为太子,出闻虾蟆声,问人,为是官虾蟆、私虾蟆?」侍臣贾胤对曰:「在官地为官虾蟆,在私地为私虾蟆。」令曰:「若官虾蟆可给廪。」
《晋书》卷四〈孝惠帝纪〉~08~
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简释

官蛙:指蛙。宋王令《和束熙之雨后》:“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

典故 
管弦凝碧池

相关人物
王维


《明皇杂录》
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洛阳。……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

典故
太液池
 
妖妃污太液
 
真妃解语
 
花解语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解语花〉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左右皆叹美久之。帝指贵妃示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九〈哀公·经十三年〉~027~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晋·杜预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夫差欲霸中国,尊天子,自去其僭号而称子,以告令诸侯,故史承而书之。」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73~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典故
黄池会

相关人物
夫差


《春秋左传·哀公十三年》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晋·杜预注:「陈留封县南有黄亭,近济水。夫差欲霸中国,尊天子,自去其僭号而称子,以告令诸侯,故史承而书之。」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吴王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例句

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 刘长卿 登吴古城歌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相关人物
龚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龚遂传》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唐·颜师古注:「赤子犹言初生幼小之意也。积水曰潢,音黄。」

例句

每想潢池寇,犹稽赤族惩。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國語辭典》:殃及池鱼(殃及池魚)  拼音: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无故受累。参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条。
《國語辭典》:池鱼(池魚)  拼音:chí yú
1.池中的鱼。亦用以比喻受限制,无法随心所欲,自由伸展。《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重耳)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比喻无辜的人。参见「池鱼之殃」条。如:「殃及池鱼」。
《國語辭典》:宫腰(宮腰)  拼音:gōng yāo
细腰。春秋时,楚灵王爱好细腰的女子,于是宫中嫔妃都流行细腰装束,故称细腰为「宫腰」。宋。秦醇《谭意哥传》:「荑手纤纤,宫腰搦搦,独步于一时。」
分類:细腰女子
《漢語大詞典》:楚宫腰
本指 楚 宫女的细腰。后泛称女子苗条的细腰。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逶迤 梁 家髻,冉弱 楚 宫腰。” 唐 李商隐 《碧瓦》诗:“无双 汉 殿鬢,第一 楚 宫腰。” 元 景元启 《得胜令·失题》曲:“一捻 楚 宫腰,体态更妖嬈。” 清 卢道悦 《偶感再和时斋韵》:“难舒 单父 肘,耻学 楚 宫腰。”参见“ 楚腰 ”。
《國語辭典》:楚腰  拼音:chǔ yāo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所以国人多饿其身,以求细腰。见《韩非子。二柄》。后用以指女子细腰。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那知倦后相如,春来苦恨青青。楚腰擎。」
《國語辭典》:楚腰  拼音:chǔ yāo
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女子,所以国人多饿其身,以求细腰。见《韩非子。二柄》。后用以指女子细腰。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那知倦后相如,春来苦恨青青。楚腰擎。」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漢語大詞典》:细腰宫(細腰宫)
楚 离宫名。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 细腰宫 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游 楚 故离宫,俗谓之 细腰宫 。” 清 黄景仁 《霜叶飞·湘江夜泊》词:“请看往日 细腰宫 ,是一堆荆杞。”参见“ 细腰 ”。
分類:离宫宫名
《國語辭典》:细腰(細腰)  拼音:xì yāo
1.纤细的腰。《荀子。君道》:「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也作「细要」。
2.棺木覆盖时,上下能够接合的特制凹凸部分。「腰」文献异文作「要」。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后世以楸梓槐柏杶桦,各取方土所出,胶漆所致,钉细要,削除铲,靡不见际会。」
《國語辭典》:凤凰池(鳳凰池)  拼音:fèng huáng chí
古代禁苑中池沼,为中书省所在地。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诗:「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也称为「凤池」。
《國語辭典》:凤池(鳳池)  拼音:fèng chí
1.旧日琴底下端的孔。
2.古代禁苑中的池沼,为中书省所在地。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也称为「凤凰池」。
《國語辭典》:凤凰池(鳳凰池)  拼音:fèng huáng chí
古代禁苑中池沼,为中书省所在地。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诗:「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也称为「凤池」。
《漢語大詞典》:凤沼(鳳沼)
(1).指凤凰池。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宋 谢庄 《让中书令表》:“臣闻壁门天邃,凤沼神深。”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祀高禖书事》:“君门赐胙予何有,不似矜夸凤沼傍。”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2).指超凡的境地。 唐 高适 《鹘赋》:“望凤沼而轻举,纷羽族以惊猜。”
(3).指琴底的洼处。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 雷 ( 雷文 ) 张 ( 张越 )製槽腹有妙诀,於琴底悉洼,微令如仰瓦,盖谓於龙池凤沼之弦,微令有脣餘处悉洼之。” 宋 岳珂 桯史·冰清古琴:“又书:‘ 大历 三年三月三日,上底 蜀郡 雷氏 斲。’凤沼内书:‘ 正元 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 士雄 记。’”
《漢語大詞典》:倒载(倒載)
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日暮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唐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宋 司马光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迴。”
见“ 倒载干戈 ”。
《國語辭典》:倒载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将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也作「倒置干戈」。
《漢語大詞典》:山公倒载(山公倒載)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唐 白居易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诗:“ 山公 倒载无妨学, 范蠡 扁舟未要追。” 宋 辛弃疾 《定风波·大醉自诸葛溪亭归》词:“昨夜 山公 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 金 元好问 《与张杜饮》诗:“ 山公 倒载羣儿笑, 焦遂 高谈四座惊。”参见“ 山简醉 ”。
《漢語大詞典》:山公兴(山公興)
同“ 山简兴 ”。 唐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诗:“自是 山公 兴,谁令下士知。”参见“ 山简醉 ”。
《漢語大詞典》:山公醉
同“ 山简醉 ”。 唐 孟浩然 《裴司士见访》诗:“谁道 山公 醉,犹能骑马廻。” 前蜀 韦庄 《春暮》诗:“不学 山公 醉,将何自解颐。”
《國語辭典》:酩酊  拼音:mǐng dǐng
饮酒大醉的样子。唐。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分類:大醉醉貌
《漢語大詞典》:醉倒山公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分類:酒醉
《漢語大詞典》:官梅
官府所种的梅。 唐 杜甫 《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按, 南朝 梁 何逊 为官在 扬州 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词:“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 清 赵翼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 孤山翁 ,徒夸疎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按, 孤山翁 指 宋 林逋 。因其隐居终老 孤山 ,故称。其《山园小梅》云:“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分類:官府何逊
《漢語大詞典》:俭府(儉府)
南朝 齐 王俭 的府第。 俭 于 高帝 时为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俭府”为幕府的美称,谓其主客皆才俊。 五代 齐己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诗之二:“社莲渐与幕莲同,岳寺萧条 俭 府雄。”参见“ 俭莲 ”。
《漢語大詞典》:俭莲(儉蓮)
犹俭府。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相府莲:“《古解题》曰:‘ 王俭 为 南齐 相,一时所辟皆才名之士,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谓如红莲映緑水,今号莲幕者自 俭 始。’”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 俭 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参阅南史·庾杲之传
《漢語大詞典》:俭莲(儉蓮)
犹俭府。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相府莲:“《古解题》曰:‘ 王俭 为 南齐 相,一时所辟皆才名之士,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谓如红莲映緑水,今号莲幕者自 俭 始。’”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 俭 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参阅南史·庾杲之传
《漢語大詞典》:红莲幕(紅蓮幕)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以“红莲幕”为幕府之美称。 唐 李商隐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诗:“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 湘 南病渴人。”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 仲宣 旧佐红莲幕, 裴度 新开 緑野堂 。”
分類:幕府
《國語辭典》:芙蓉幕  拼音:fú róng mù
大臣的幕府。参见「莲幕」条。唐。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诗一○首之二:「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國語辭典》:莲府(蓮府)  拼音:lián fǔ
形容大官的幕府。参见「莲幕」条。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莲府侯门贵,霜台帝命俞。」
分類:幕府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莲沼(蓮沼)
(1).莲池,莲塘。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 明 刘基 《夏日杂兴》诗之二:“风轩自舞苍筤竹,莲沼双游赤鲤鱼。”
(2).莲幕。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潜谢辟启》之一:“府称莲沼,慙无倚马之能;地号云门,窃有化龙之势。”参见“ 莲幕 ”。
分類:莲池莲幕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莲花幕(蓮花幕)
亦作“ 莲华幕 ”。 犹莲幕。 唐 罗隐 《冬暮城西晚眺》:“谬忝莲华幕,虚霑柏署官。”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生 万历 末年……入 范大司马 莲花幕中。”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莲花幕下寄閒身。”参见“ 莲幕 ”。
分類:莲幕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莲花府(蓮花府)
犹莲幕。 唐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诗:“问绢莲花府,扬旗 细柳营 。” 唐 韩翃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诗:“西向 洛阳 归 鄠 杜 ,回头结念莲花府。”参见“ 莲幕 ”。
分類:莲幕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习家(習家)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习池(習池)
见“ 习家池 ”。
《漢語大詞典》:习家池(習家池)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
《漢語大詞典》:高阳池(高陽池)
池名。在 湖北 襄阳 。原是 汉 侍中 习郁 于 襄阳 岘山 养鱼之所。 晋 山简 镇 襄阳 ,名之曰 高阳池 ,盖取 郦食其 高阳 酒徒之意。晋书·山简传:“ 简 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 习氏 ,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时有童儿歌曰:‘ 山公 出何许,往至 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宋 曾巩 《高阳池》诗:“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阳池 。”参见“ 高阳酒徒 ”。
《國語辭典》:高阳酒徒(高陽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典出《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也作「高阳公子」、「高阳狂客」。
《漢語大詞典》:官蛙
即官虾蟆。 宋 王令 《和束熙之雨后》:“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餉鸣?” 清 曹寅 《郑谷口将归索赠》诗:“官蛙激耳胸鸣好,古篆连墙屋漏俱。” 柳亚子 《读巢南诗即题其后》诗:“官蛙 晋惠 原庸主,冻雀 唐昭 岂霸才。”参见“ 官虾蟇 ”。
《漢語大詞典》:官虾蟆(官蝦蟇)
晋惠帝 秉性愚蒙,曾在 华林园 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侍臣 贾胤 对曰:“在官地为官虾蟇,在私地为私虾蟇。”令曰:“若官虾蟇,可给廪。”见《晋书·惠帝纪》。后用作对虾蟆的谑称。 唐 温庭筠 《春日野行》诗:“野岸明媚山芍药,水田叫噪官虾蟇。”
《漢語大詞典》:凝碧池
唐 禁苑中池名。 唐 天宝 十五载, 安禄山 兵入 长安 ,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唐 王维 《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 头奏管弦。” 宋 范公称 过庭录:“ 王履道 同先子避地岭外,甚熟。因见有 颜持约 《王维画嘉陵江山图》,盖 明皇 幸 蜀 过 嘉陵 ,爱其江山,命 吴道子 图於 大同殿 壁, 王维 復画小簇,云:‘江山已暗 大同殿 ,絃管犹喧 凝碧池 。别写 嘉陵 三百里, 右丞 心事与谁知。’盖谓此也。”
《國語辭典》:黄池(黃池)  拼音:huáng chí
1.城墙周围的水池。《文选。枚乘。七发》:「台城层构,纷纭玄绿。辇道邪交,黄池纡曲。」唐。李善。注:「黄当为湟,湟城池也。」
2.地名。位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盟诸侯于此。
《國語辭典》:潢池  拼音:huáng chí
积水的池子。明。谢在杭《文海披沙。孕异》:「汉史满女饮书佐盥手水而孕,女国浴潢池而孕,则非独物为然矣。」
分類:池塘
《國語辭典》:潢池弄兵  拼音:huáng chí nòng bīng
比喻人不自量力而发动兵乱。参见「弄兵潢池」条。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属常有之事,然要皆疆臣有以通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