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雪茗
经开水冲泡后,上面有一层白色泡沫的茶。 唐 贾岛 《送朱休归剑南》诗:“芽新抽雪茗,枝重集猨枫。” 宋 陆游 《乌夜啼》词:“泉冽偏宜雪茗,秔香雅称丝蓴。”
《漢語大詞典》:飘溺(飄溺)
指被洪水冲走淹没。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大水:“是夕飘溺尤甚,京邑遂至萧条。”
《國語辭典》:点汤(點湯)  拼音:diǎn tāng
宋、元时习惯于客人来时以茶招待,而送客时则以汤相别,因此点汤成为送客、逐客之词。见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一。元。罗贯中《风云会剧》第三折:「我向这坐席间听讲书,……你休来我耳边厢叫点汤。」《孤本元明杂剧。骗英布。第二折》:「这点汤是遣客,我到底也不出门,看他怎生。」
《漢語大詞典》:破决(破決)
谓水冲决堤防。 宋 苏辙 《君术》五:“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洩之,则其势不至於破决荡溢而不可止。”
《國語辭典》:漂洗  拼音:piǎo xǐ
漂白洗涤。如:「村里的人都在河边漂洗衣服。」
《漢語大詞典》:漫口
被水冲溃的堤岸决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康方伯:“ 邳 宿 河溃,公立埽上指挥士卒,俄而狂澜大作,埽为之欹,众为公畏,而公声色愈厉,漫口因之堵塞。”
《漢語大詞典》:迁沙(遷沙)
谓湖海之滨沙洲被风吹水冲而移动。《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迁沙,海边沙洲之地也,有时为风潮所移,曰迁沙。”
《漢語大詞典》:泼散(潑散)
(1).泼撒。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淮 人岁暮家人宴集曰泼散。”参见“ 泼撒 ”。
(2).用水冲击物体,使上面的附着物散开。《水浒传》第三二回:“把这冷水泼散了热血,取出肝来。”
《漢語大詞典》:泼撒(潑撒)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国语辞典》:沏茶  拼音:qī chá
用煮开的水冲茶。《红楼梦》第八一回:「袭人见他看书,忙去沏茶伺候。」也作「泡茶」。
分类:沏茶水冲
《漢語大詞典》:冲淹
被水冲走淹死或淹没。例如: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悉无漏网。——《广东军务记》
《漢語大詞典》:脱坡
堤坝等水利建筑物的斜坡被水冲塌。
《漢語大詞典》:漴射
水冲泻貌。 唐 元稹 《竞渡》诗:“ 龙门 浚如泻,漴射不可援。”
分類:水冲
《漢語大詞典》:渤荡(渤蕩)
涨潮。文选·木华〈海赋〉:“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一本作“ 渤涌 ”。 李周翰 注:“渤涌,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 清 吴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八:“案渤荡,水衝激声,言因衝激遂成汜也。今 吴 中形衝激应声曰渤荡。”
《國語辭典》:方便面(方便麵)  拼音:fāng biàn miàn
大陆地区指速食面。也称为「方便面条」、「快食面」。
《国语辞典》:芬兰浴(芬兰浴)  拼音:fēn lán yù
一种用水冲击加热的石子,以产生蒸气的沐浴方式。源于乌克兰一带。进行的方式是浴者坐在瀰漫的蒸气中,以木棒拍打皮肤变红后,再跳入冷水中,如此反覆进行。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松弛精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