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故障  拼音:gù zhàng
指机器设备或装置发生异常或失效,无法执行其功能。如:「工厂因发电机故障而停工,损失了数百万。」
《國語辭典》:褒弹(褒彈)  拼音:bāo tán
缺点、差失。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彩画的,红近著白,青间著紫,无褒弹、无破绽、无瑕疵。」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写染的无褒弹,吟咏的忒风骚。」也作「包弹」。
《國語辭典》:包弹(包彈)  拼音:bāo tán
1.批评、指责。唐。李商隐《杂纂。卷上。不达时宜》:「筵上包弹品味。」《西湖二集》卷二○:「如今你素无文名,若骤然中了一个进士,毕竟有人议论、包弹著你。」也作「团剥」。
2.缺点、差错。《董西厢》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掐。似轴美人图画。」也作「褒弹」、「褒谈」、「弹剥」、「弹包」。
分類:批评指责
《漢語大詞典》:瑕眚
缺点;毛病。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平舖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 章炳麟 《五朝学》:“徒道其美,不深迹其瑕眚。”
分類:缺点毛病
《漢語大詞典》:颣衅(纇釁)
缺点;毛病。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或因纇衅,或空造端。”
分類:缺点毛病
《國語辭典》:无瑕(無瑕)  拼音:wú xiá
没有缺点瑕疵。《左传。闵公元年》:「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元。马致远〈新水令。四时湖水套〉:「四时湖水镜无瑕,布江山自然如画。」
《漢語大詞典》:同病
(1).患同一疾病。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张茜 《陈毅同志诗词选集编成题后》诗之一:“同病堪悲惟自勉,理君遗作见生平。”
(2).比喻遭遇相同。 唐 杜甫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窜身来 蜀 地,同病得 韦郎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方同病,詎忍波累?”
(3).指遭际相同者。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参见“ 同病相怜 ”。
(4).有同样毛病、缺点。 明 李贽 《与弱侯书》:“今兄之认真,未免与僕同病,故敢遂以此説进。”
《國語辭典》:瑕疵  拼音:xiá cī
比喻缺点、毛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也作「瑕颣」。
《國語辭典》:无疵(無疵)  拼音:wú cī
无过失、无毛病。唐。韩愈 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
《國語辭典》:疾疢  拼音:jí chèn
疾病。《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
《漢語大詞典》:纤瑕(纖瑕)
微小的瑕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 北齐 刘昼 新论·妄瑕:“是以 荆 岫之玉,必含纤瑕;驪龙之珠,亦有微纇。” 唐 韩愈 《月蚀》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浄无纤瑕。”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他年青史传,粹然无纤瑕。”
《國語辭典》:病源  拼音:bìng yuán
病发的原因。《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许胤宗传》:「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也作「病原」。
《國語辭典》:复发(復發)  拼音:fù fā
再度发生。《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到任不久,旧性复发,把老李之言,丢过一边。」
《漢語大詞典》:瑕垢
(1).耻辱;污点。 唐 杜甫 《入衡州》诗:“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君臣忍瑕垢,河岳空金汤。”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2).指玉石的斑疵。亦喻人的缺点、毛病。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二:“琢磨瑕垢,发扬光綵,殆玉人之攻玉,锦工之机锦也。” 明 李东阳 《答陆鼎仪诲言》诗:“ 陆 君多雅怀,指我以瑕垢,翻然为起敬,竦立敛双肘。”
《漢語大詞典》:瑕颣(瑕纇)
瑕,玉上的斑点;纇,丝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唐 柳宗元 《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凡为六十七篇,命之曰《非国语》……思欲尽其瑕纇,以别白中正。” 元 蒋易 《〈极玄集〉序》:“盖当是时以诗鸣者,人有其集,製作虽多,鲜克全美,譬之握珠怀璧,岂得悉无瑕纇者哉。”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凡古人之不合於我者,輒訾其瑕纇。”
《國語辭典》:弊病  拼音:bì bìng
因处事不严谨而产生的缺失。《红楼梦》第七一回:「这两个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挑著弊病,便羞激怒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