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0,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默示
阴惠
窥看
默移
默窥
觇窥
隐含
阴阳火
影会
暗索
私庇
微察
密谏
内谋
默解
《國語辭典》:默示  拼音:mò shì
暗示。如:「当服务生走过来时,看了他一眼,默示他该买单啦!」
分類:暗中启示
《漢語大詞典》:阴惠(陰惠)
(1).犹阴德。南齐书·张敬儿传:“推此阴惠,何愧怀抱。”参见“ 阴德 ”。
(2).暗中施惠。 宋 秦观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之六:“使君本住道家山,时访 玄都 太古坛。阴惠已能追 许令 ,治功不独过 韦丹 。”按, 许令 指 后汉 许荆 ,后汉书有传。 韦丹 为 唐 人,新唐书有传。
《國語辭典》:阴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也称为「阴功」、「阴骘」。
2.主管宫内的事。《礼记。昏义》:「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
《漢語大詞典》:窥看(窺看,闚看)
偷看。 宋 韩维 《新植西轩》诗:“封培童僕劳,窥看孩稚走。”《水浒传》第三四回:“ 黄信 在马上问道:‘为什么不行?’军汉答道:‘前面林子里有人窥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说话时,极好暗地窥看对方的神色,举止言谈都非常机警。”
闚看:暗中察看。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意无是非,讚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闚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
《漢語大詞典》:默移
暗中移易。明史·汤显祖传:“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
分類:暗中移易
《漢語大詞典》:默窥(默窺)
暗中窥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南礼部恤典:“五公官同 湛甘泉 ,而名出其下,乃加秩易名,饰终之典甚备,岂 湛 果有遗行,为上所默窥耶?”
分類:暗中窥见
《漢語大詞典》:觇窥(覘窺)
暗中察看。周书·齐炀王宪传:“ 宪 军过 赵州 , 湝 令间谍二人覘窥形势,候骑执以白 宪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滴水崖》:“近 史酋 、 车戎 二部落夹山支帐,密邇覘窥,故其城守视他堡尤宜加毖云。”
《國語辭典》:隐含(隱含)  拼音:yǐn hán
暗藏、不直接呈现。如:「在他成功的背后,其实隐含了许多努力奋斗的艰辛。」
《漢語大詞典》:阴阳火(陰陽火)
喻暗中挑拨的言行。 沙汀 《还乡记》十九:“你们只晓得一路的鬼抱怨,今天的阵势,你们看出来没有啊?人家背后使了阴阳火了!”
《漢語大詞典》:影会(影會)
谓暗中呼应。旧唐书·韦嗣立传:“遂使巨姦大猾,伺隙乘间,内苞豺狼之心,外示鹰鸇之跡,阴图潜结,共相影会,构似是之言,成不赦之罪。”新唐书·吉温传:“ 林甫 欲摇东宫,左驍卫参军 柳勣 影会发 杜良娣 家阴事。”
分類:暗中呼应
《漢語大詞典》:暗索
暗中勒索。
分類:暗中勒索
《漢語大詞典》:私庇
暗中庇护。明史·郭正域传:“﹝ 一贯 ﹞谓 正域 遣家人导 华趆 上疏,议令 楚王 避位听勘,私庇 华趆 。”
分類:暗中庇护
《漢語大詞典》:微察
侦视;暗中观察。墨子·迎敌祠:“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 侯生 下见其客 朱亥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漢語大詞典》:密谏(密諫)
暗中对帝王进行规劝。三国志·魏志·桓阶传:“ 阶 数陈 文帝 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諫,前后恳至。”北史·文苑传·王褒:“ 褒 性谨慎,知 元帝 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諫,言辞甚切。”
《漢語大詞典》:内谋(内謀)
(1).内心思虑、谋划。国语·晋语三:“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2).谓参与机要,谋划政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3).暗中谋划。后汉书·荀爽传:“ 爽 见 董卓 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 王允 及 卓 长史 何顒 等为内谋。”
《漢語大詞典》:默解
暗中释解。 明 张居正 《答河漕王敬所书》:“ 江 淮 之人咸谓僕止以运道为急,将视 河 害而不救,故以此默解之。”
分類:暗中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