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捕虫网(捕虫网)  拼音:bǔ chóng wǎng
捕捉昆虫的网子。网口用铁丝做成圈状,系上粗软的布袋,再装上长柄,当昆虫飞入网内,转网覆口,即可捕捉。
《国语辞典》:蚁狮(蚁狮)  拼音:yǐ shī
泛指脉翅目蛟蛉科昆虫的幼虫。腹部椭圆形,颜色灰暗,上覆棘刺,下颚状如镰刀,坚强有力。常掘出深二点五至五公分、宽二点五至七点五公分的漏斗形沙穴,自身藏在穴底,仅露出大颚,等待小昆虫滑落沙穴,再加以攫捕,吸乾体液之后,再将之抛出穴外。成熟后吐丝和沙为茧,在其中化蛹。成虫有四枚窄翅,不擅飞翔。
《国语辞典》:萤蛾(萤蛾)  拼音:yíng é
动物名。昆虫类斑蛾科。体黑,翅黑,前翅带白条纹,头红,似萤火虫。能溢放恶臭气味。
《国语辞典》:发声器(发声器)  拼音:fā shēng qì
能发声的器官。如人与兽类的声带、昆虫类蟋蟀的翅及蝉的腹部等都是。
《国语辞典》:费洛蒙(费洛蒙)  拼音:fèi luò méng
一种昆虫分泌的化学物质。具有引诱、刺激或阻遏作用。此种物质近年来被用于研究昆虫的行为,或用于防治某些特别的害虫。
《国语辞典》:巴蛾  拼音:bā é
动物名。昆虫纲夜蛾科,为夜行性昆虫。前翅带有斑纹,身体腹面及翅膀呈红色。多分布于中国及韩国。
《国语辞典》:卵孔  拼音:luǎn kǒng
卵膜上便于受精的微孔。如鸡蛋、昆虫卵上皆有卵孔。
《国语辞典》:龄虫(龄虫)  拼音:líng chóng
处于某一龄期间的昆虫幼虫称为「龄虫」。如自孵化到第一次脱皮称为「第一龄期」,在第一龄期的幼虫称为「第一龄虫」。
《国语辞典》:米蚤  拼音:mǐ zǎo
动物名。一种体圆无翅的昆虫。专藏于米堆中。
《国语辞典》:翅脉(翅脉)  拼音:chì mài
昆虫翅膀上分布呈脉状的构造,具有支撑的作用。
《国语辞典》:虫漆(虫漆)  拼音:chóng qī
由介壳科昆虫所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供用于油漆方面。
《国语辞典》:捕虫植物(捕虫植物)  拼音:bǔ chóng zhí wù
可捕捉昆虫而消化、吸收其养分的植物。为一种显花植物,其叶呈种种变态,为捕小动物之具,且能溶解动物体以为养料。
《国语辞典》:滞育期(滞育期)  拼音:zhì yù qí
许多昆虫在生活史的某一段时期,其生长发育会暂时停止或减低代谢作用,而呈休眠状态,使生物比其他时期更能抵抗不良环境,这种情况称为「生机暂停」,此时期称为「滞育期」。
《国语辞典》:膜翅类(膜翅类)  拼音:mò chì lèi
昆虫动物的一类。通常有两对膜质翅,后翅较小,翅脉较少,口器属咀嚼式或嚼吸式。包括蚁、蜜蜂、胡蜂等。
分类:昆虫动物
《国语辞典》:茧纤维(茧纤维)  拼音:jiǎn xiān wéi
一种以昆虫的茧所制成的动物纤维。
分类: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