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应运而出(应运而出)  拼音:yìng yùn ér chū
顺应天命或时势而出现。如:「英雄豪杰每于乱世纷扰之际应运而出。」也作「应运而起」、「应运而生」。
《国语辞典》:应运而起(应运而起)  拼音:yìng yùn ér qǐ
顺应天命或时势而产生。如:「由于经济繁荣,各式各样的服务业,遂应运而起。」也作「应运而出」、「应运而生」。
《國語辭典》:遵养时晦(遵養時晦)  拼音:zūn yǎng shí huì
暂时退隐,以等待时机。《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旧五代史。卷二七。唐书。庄宗本纪一》:「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也作「遵时养晦」。
《国语辞典》:不达时务(不达时务)  拼音:bù dá shí wù
不知潮流时势。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兀那君子,你好不达时务,不晓事也。」《西游记》第四一回:「那妖精也使身法,让过铁棒道:『泼猢狲,不达时务!看鎗!』」也作「不识时务」。
《国语辞典》:不知通变(不知通变)  拼音:bù zhī tōng biàn
不晓得顺应时势的变迁而作改变。如:「这个人真是死脑筋,丝毫不知通变。」
《漢語大詞典》:官场现形记
长篇小说。清代李宝嘉作。六十回。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和改革时势下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对中国封建官僚政治体制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批判,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无能,官吏祸国殃民、惧洋媚洋的丑恶行径作了深刻的暴露,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國語辭典》:不合时宜(不合時宜)  拼音:bù hé shí yí
不适合时下的潮流、趋向。《汉书。卷十一。哀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红楼梦》第六三回:「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也作「不入时宜」。
《國語辭典》:安常处顺(安常處順)  拼音:ān cháng chǔ shùn
比喻安命运时势之所趋,不拘泥执著,则生活常安适无忧。语本《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也作「安常履顺」。
《國語辭典》:安常履顺(安常履順)  拼音:ān cháng lǚ shùn
安于命运时势之所趋,不拘泥执著,则生活常安适无忧。清。方苞〈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也作「安常处顺」。
《國語辭典》:安常履顺(安常履順)  拼音:ān cháng lǚ shùn
安于命运时势之所趋,不拘泥执著,则生活常安适无忧。清。方苞〈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也作「安常处顺」。
《國語辭典》:安常处顺(安常處順)  拼音:ān cháng chǔ shùn
比喻安命运时势之所趋,不拘泥执著,则生活常安适无忧。语本《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也作「安常履顺」。
《國語辭典》:时势造英雄(時勢造英雄)  拼音:shí shì zào yīng xióng
时局动荡变幻,足以促成人才的崛起。《东欧女豪杰》第一回:「看官,古语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两句话谅来大家都是听惯的。」
《國語辭典》:识时达变(識時達變)  拼音:shì shí dá biàn
能够认清时势,通权达变。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汉儿字圣旨》:「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也作「识时通变」。
《國語辭典》:识时达务(識時達務)  拼音:shì shí dá wù
认清时代潮流、局势的变化。《红楼梦》第九九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國語辭典》:审时度势(審時度勢)  拼音:shěn shí duò shì
详细考量时局情势的发展变化。《隋唐演义》第七八回:「大凡士人出处,不可苟且,须审时度势,必可以得行其志,方可一出。」也作「审时定势」。
《漢語大詞典》:顺时而动(順時而動)
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后因以“顺时而动”谓顺应时势而行动。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顺时而动,用晦而明。”
《漢語大詞典》:顺时施宜(順時施宜)
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