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伐山语(伐山語)
指骈体文中引用的生僻典故。 宋 王铚 《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生事必对熟事,熟事必对生事。若两联皆生事,则伤於奥澁;若两联皆熟事,则无工,盖生事必用熟事对出也。”亦指从古籍中摘要引录的资料或文句。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古人作文,多为伐山语,盖取诸书句要入之文字中,贵其简严。” 明 杨慎 曾博引旧籍汇成一书,定名为《艺林伐山》,即取义于此。
《國語辭典》:佶屈聱牙  拼音:jí qū áo yá
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漢語大詞典》:诘曲聱牙(詰曲聱牙)
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明 宋濂 《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鉤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 清 钱谦益 《江母金孺人墓志铭》:“ 文昭 之文,詰曲聱牙。” 清 魏源 《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蹟,以察知 周 召 二公陈誥纳诲心事,於詰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参见“ 佶屈聱牙 ”。
《國語辭典》:佶屈聱牙  拼音:jí qū áo yá
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国语辞典》:大题小作(大题小作)  拼音:dà tí xiǎo zuò
本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惯用语。题目摘自五经中之文句,称为「大题」;题目出自四书中的文句,称为「小题」。尚应试者以作四书文的章法写五经文,称为「大题小作」。后用以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有轻忽的意思。如:「对这事要审慎考量,切勿大题小作、草率行事!」
《漢語大詞典》:捶句
锤炼文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隻,捶句皆双,脩短取均,奇偶相配。”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乃素王《十翼》老子一经,捶句皆双,儷辞是昉,寻其文义,独多对待。”
《漢語大詞典》:硗戛(磽戛)
形容文句佶屈聱牙,生硬晦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以予观之,亦何奇古之有?磽戛磊块,类不可读。”
《漢語大詞典》:僻字涩句(僻字澀句)
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清 曾国藩 《复陈右铭太守书》:“或乃竞为僻字涩句,以骇庸众,斲自然之元气,斯又才士之所同蔽,戒律之所必严。”
《漢語大詞典》:冗句
亦作“冗句”。 累赘的文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逮 晋 已降,流宕逾远。寻其冗句,摘其烦词,一行之间,必谬增数字。”
分類:累赘文句
《漢語大詞典》:就句对(就句對)
旧体诗文句法名。谓在一句中自成对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就句对。”原注:“又曰当句有对。如 少陵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飞鷺晚悠悠’……前辈於文亦多此体,如 王勃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 下 陈蕃 之榻’乃就句对也。”
《漢語大詞典》:拘奇抉异(拘奇抉異)
搜求奇异的文句。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 公输氏 当巧而不巧者也。”
《漢語大詞典》:孔乙己
(1). 唐 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参见“ 上大人 ”。
(2). 鲁迅 《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國語辭典》:上大人  拼音:shàng dà rén
旧时学童入学时描红的习字簿。上面写著「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笔画简少,便利学童学习。后比喻极为简单浅显的文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
《漢語大詞典》:脚韵(脚韻)
韵文句末所押的韵。 清 阮元 《文韵说》:“ 梁 时恒言所谓韵者,固指押脚韵,亦谓章句中之音韵,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 朱自清 《歌谣里的重韵》:“歌谣以重迭为生命,脚韵只是重迭的一种方式。”
分類:韵文文句
《漢語大詞典》:炼饰(鍊飾)
锤炼修饰(文句)。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刘长卿:“﹝ 刘长卿 ﹞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鍊饰。” 刘师培 文说·记事:“甚至加虚鍊饰,博采諛言,喻过其体,词没其义。”
《漢語大詞典》:离言辨白(離言辨白)
分析文句,辨别文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釐者。所习不同,所务各异。” 詹鍈 义证引 潘重规 《读〈文心雕龙〉札记》:“按‘白’疑当作‘句’,形近之讹……又《丽辞》篇云:‘至 魏 晋 羣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釐。’皆与离言辨句之旨合。”
《漢語大詞典》:离经辨志(離經辨志)
分析经籍义理,读断文句,辨别学习之意向。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 郑玄 注:“离经,断句絶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 孔颖达 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絶也;辨志,谓辨其志意趋向习学何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