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题句(題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青琐》:“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作题句以兆 禄山 之乱,曰:‘ 燕 市人皆去, 函关 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记罗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移译序文和每图的题句的,也是 孟十还 君的劳作;题句大概依照译本,但有数处不同,现在也不改从一律;最末一图的题句,不见于第一部中。”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倘有,乞借给我一用,照出后即奉还,如能将图下的题句译示,尤感。”
《國語辭典》:一文  拼音:yī wén
1.一条斑纹。《淮南子。说林》:「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2.一篇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夫铨序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陈书。卷二六。徐陵传》:「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3.旧时称钱一枚为「一文」。
《國語辭典》:联句(聯句)  拼音:lián jù
诗人各作一句诗,轮流分吟,联合而成的集体创作形式。相传起于汉武帝柏梁台诗。也作「连句」。
《國語辭典》:上文  拼音:shàng wén
文章或书中,某一文句、段落、章节以前的部分。
《國語辭典》:中寿(中壽)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岁数。古时将人的寿命分为上、中、下三段。中寿,或谓一百岁,或谓九十岁,或谓八十岁,或谓七十岁,或谓六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句下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寿七十岁。」
《國語辭典》:上寿(上壽)  拼音:shàng shòu
1.古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说有三:一百二十岁、一百岁、九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2.祝寿。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汉。扬雄〈甘泉赋〉:「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宓妃。」
《國語辭典》:诗眼(詩眼)  拼音:shī yǎn
1.诗人的见识。宋。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诗三首之一:「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2.诗句音节的扼要处或诗意的关键处。为鍊字之所在,五言在第三字,七言在第五字。
《漢語大詞典》:九言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时 郑国 子大叔 告诫 赵简子 的九句话。左传·定公四年:“﹝ 郑 子大叔 卒。﹞ 晋 赵简子 为之临,甚哀,曰:‘ 黄父 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唐 杜牧 《归融册赠左仆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终身不倦。” 清 钱谦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务赠中宪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终身。”
(2).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 宋 司马光 《谢张丈置酒赐侍》:“九言闻善教,一顾得虚声。”
(3).指一句九字的诗体。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三言始於 晋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贵乡公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三。
《漢語大詞典》:上邪
汉 乐府《铙歌》篇名,以第一句“上邪”二字而名。上,指天;邪,通“ 耶 ”,语气词。上邪,犹言天啊,即指天为誓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逐句
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我的译《苦闷的象征》,也和现在一样,是按板规逐句甚而至于逐字译的。”
《漢語大詞典》:渔家傲(漁家傲)
(1).词牌名。因 宋 晏殊 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仄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 回同客人 。” 清 沈大成 《玉兰泉舍人三泖渔庄图》诗之四:“从今翻作《渔家傲》,细雨斜风尽入诗。”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而以南曲为常见,属中吕宫。其字句格律有与词牌同者,用作引子;与词牌不同者,用作过曲。
《國語辭典》:换头(換頭)  拼音:huàn tóu
1.把头交换。见《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2.一种曲牌体式。凡双调词曲中,上下片首句、字数、平仄不相同的,称为「换头」。如清平乐、太常引等。
《漢語大詞典》:入韵(入韻)
(1).指诗文某一句的韵脚符合该句应押之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予在 蜀 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韵。”
(2).入声韵脚。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词曲上·音律》:“予每以入韵作南词,随口念来,皆似北调。”
《漢語大詞典》:小点(小點)
(1).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者。”
(2).批点诗文的符号,用于一句中的停顿处。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批点法》:“ 宋 真德秀 批点法:点,句读小点。语絶为句,句心为读。”
(3).小供应点。如:多设小铺、小点,方便居民。
《漢語大詞典》:三韵(三韻)
(1).诗之一体。每首六句,隔句用韵。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餘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 庐山 菴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有律诗止三韵者。”
(2).指曲一句六字三用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西厢:“ 元 人 周德清 评《西厢》云:六字中三用韵,如:‘玉宇无尘内,忽听一声猛惊。’及‘玉驄娇马内,自古相女配夫。’此皆三韵为难。”
《國語辭典》:起句  拼音:qǐ jù
诗的第一句,称为「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