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政策  拼音:zhèng cè
泛指某一团体组织为达到设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策略。
《國語辭典》:愚民政策  拼音:yú mín zhèng cè
统治者为了澈底统治人民,所实施的愚弄人民使之无知闭塞,及剥夺其批判精神的政策。
《漢語大詞典》:政策性银行
为实施国家特定的经济政策,由政府出资组建的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经营业务、贷款利率等方面严格按国家政策办理。中国于1994年组建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漢語大詞典》:土政策
指地方上或小团体内部自己搞的一套规定。多指不合法或不恰当的规定。《文汇报》1985.11.30:“许多企业拿着地方和部门的一些规定(税务部门的同志把这些‘土政策’叫‘二号文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拒绝补交偷、漏、欠款。”
《漢語大詞典》:鸵鸟政策(鴕鳥政策)
指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 秦牧 《长街灯语·1979年的晨钟》:“只有正视疾病才能医治疾病,只有承认痈疽才能割除痈疽。用纸来包火,或者采取鸵鸟政策是没有好处的。”
《漢語大詞典》:锁国政策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高级汉语词典》:铁靴政策  拼音:tiě xuē zhèng cè
强迫别人屈从的粗暴手段
《高级汉语词典》:铁血政策  拼音:tiě xuè zhèng cè
滥用军事力量,以代替正常的外交手段
《漢語大詞典》:同化政策
一般指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消灭被统治民族的民族特点的政策。如禁止被统治民族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强迫他们改变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奴役、迫害,以改变其民族成分。
《国语辞典》:南进政策(南进政策)  拼音:nán jìn zhèng cè
1.苏俄向南面扩张领土的政策。苏俄自彼得大帝开始,即确定南进政策,以黑海为基地,用武力并吞南面国家,扩张国家的领土。
2.日本帝国自明治维新至二次大战期间的南侵政策。在西元一八七九年先吞并琉球,而后侵占台湾和澎湖,最后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今东南亚等地区。
《国语辞典》:排外政策  拼音:pái wài zhèng cè
排斥本国以外人、事、物的政策。如:「澳洲曾对于亚裔移民采取排外政策。」
《国语辞典》:冒进政策(冒进政策)  拼音:mào jìn zhèng cè
国家决策者处理国际争端时所采行的政策。当危机发生时,决策者在衡量利益得失后,为维护本国利益所采取诉诸战争的冒险政策。
《国语辞典》:社会政策(社会政策)  拼音:shè huì zhèng cè
政府为解决国民福利、就业、居住、健康、文教、宗教、人口与家庭、社区与公共环境等当前社会问题,并因应社会发展,系统性地研拟相关法规,据以施行。
《国语辞典》:人口政策  拼音:rén kǒu zhèng cè
一种国家政策,主要是为了国家整体发展与资源分配,对人口的总量、组成、分布、迁徙等现况与趋势,进行全面资料调查,据以研拟之相关政策。
《国语辞典》:姑息政策  拼音:gū xí zhèng cè
利用姑息、让步的方法以求取和平的外交政策。如二次大战前英、法对德、义侵略的纵容,时人称为「姑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