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反诬
不承认对方的揭发指摘,反过来诬告对方。
《漢語大詞典》:隐发(隱發)
谓揭发隐私。后汉书·锺离意传:“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詆毁。” 李贤 注:“隐,犹私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余谓隐者,人耳目之所不及,帝好以耳目窥其隐而发之。”
《漢語大詞典》:倒栽
(1).头下脚上地摔倒。 王西彦 《寻常事》:“在黑暗中,两个人一起倒栽下去了。”
(2).把自己的错误、罪行反过来推在揭发人身上。
《國語辭典》:讦扬(訐揚)  拼音:jié yáng
揭发隐私。《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晏驾之后,尊号已定,万事已讫,乃探追不及之事,讦扬幽昧之过。」
分類:揭发暴露
《國語辭典》:讦告(訐告)  拼音:jié gào
下属告发上司。如:「他到法院讦告课长贪污。」
分類:揭发控告
《漢語大詞典》:参奏(參奏)
向朝廷揭发检举失职官吏的罪状。镜花缘第六回:“若不如此,不但 嫦娥 不肯干休,兼恐稽查各神参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总督 方公 大惊,以为颠,据实参奏。”
《漢語大詞典》:具发(具發)
备文揭发。汉书·朱云传:“事下丞相,丞相部吏考立其杀人罪。 云 亡入 长安 ,復与 咸 计议。丞相具发其事。”后汉书·王允传:“於贼中得中常侍 张让 宾客书疏,与 黄巾 交通, 允 具发其姦,以状闻。”
分類:备文揭发
《漢語大詞典》:纠讦(糾訐)
揭发暴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公但以搜索为功,纠訐为务,或有小过,必陷深文。”
分類:揭发暴露
《漢語大詞典》:追劾
追究揭发罪责。后汉书·寇荣传:“刺史 张敬 追劾 荣 以擅去边,有詔捕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洲》:“ 俊 筮仕之后,追劾贬降,不歇于道,才得 岳州 刺史。”
《漢語大詞典》:告劾
(1).揭发罪状;弹劾过失。史记·酷吏列传:“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擅罪人,无告劾繫治城旦以上十四人。”
(2).指被人告发弹劾。汉书·昭帝纪:“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屯 辽东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告者,为人所告也;劾者,为人所劾也。”
《漢語大詞典》:劾状(劾狀)
(1).揭发过失或罪行的文状。后汉书·周黄徐姜等传序“遂辞出,投劾而去” 唐 李贤 注:“自投其劾状而去也。”
(2).揭发罪状。新唐书·崔隐甫传:“浮屠 惠范 倚 太平公主 胁人子女, 隐甫 劾状,反为所挤,贬 邛州 司马。”
《漢語大詞典》:搜擿
搜索揭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徧歷诸司,搜擿疵纇,太为烦碎。”
搜集摘取。 宋 韩维 《朝发灵树寄曼叔师厚》诗:“诸君豪杰士,经训饱搜擿。”
《漢語大詞典》:擿举(擿舉)
检举揭发。
《漢語大詞典》:发剔(發剔)
犹发擿。揭发;举发。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 任峻 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姦盗,不得旋踵。”
分類:揭发举发
《漢語大詞典》:谤讦(謗訐)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并加以攻击。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辞直非谤訐,辞夸非颠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