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捻 → 撚捻”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撚弄
抚玩。 五代 李存勖 《阳台梦》词:“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只把同心千遍捻弄。”
《国语辞典》:捻鼻  拼音:niē bí
态度轻松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閒仪。』」
《漢語大詞典》:捻髭(撚髭)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初刻》支言俚説,不足供覆酱瓿,而翼飞踁走,较捻髭呕血、笔塚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词人之能度曲者,世间颇少。其握管捻髭之际,大约口内吟哦,皆同説话。”参见“ 捻鬚 ”。
《漢語大詞典》:捻须(撚鬚)
谓推敲诗句而捋须吟哦。语出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鬚吟喜雪。”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捻鬚觅句得佳趣,忘齿论交到少年。”
《骈字类编》:箭撚
秦韬玉边将诗见旗缝下
《韵府拾遗 盐韵》:捻盐(捻盐)
陈造诗捻盐宁疗渴
《漢語大詞典》:捻金(撚金)
以金线捻丝用作装饰。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参阅宋史·舆服志五
分類:金线装饰
《國語辭典》:捻儿(捻兒)  拼音:niǎn ér
搓揉成条的东西。如:「纸捻儿」、「灯捻儿」。也称为「筒子」、「捻子」。
《國語辭典》:捻子  拼音:niǎn zi
1.搓紧成条的绳状物。如:「药捻子」、「纸捻子」。也称为「筒子」、「捻儿」。
2.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活动于北方的捻匪。参见「捻匪」条。
《漢語大詞典》:拢捻(攏撚)
弹奏弦乐器的指法。 唐 李群玉 《索曲送酒》:“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兴奴 长於拢捻,不拨,稍软。” 宋 晏殊 《玉楼春》词之九:“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捲。”
《分类字锦》:閒捻
杜牧 杜秋娘诗 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
分类:箫管
《骈字类编》:高撚(高撚)
明 高启 夜饮丁二侃宅听琵琶 坐呼伶儿拨四弦,龙头高撚玉轸圆。
《漢語大詞典》:发捻(髮捻)
旧时对 太平天囯 与北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自顷髮捻交訌,中原兵火,故家旧籍,强半散亡。”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嗣因髮捻肇衅,餉需浩繁,始议推广捐例。” 清 沈葆桢 《复奏洋务事宜疏》:“髮捻事起,各省无不捨兵而募勇。” 胡绳 《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第一章引筹办夷务始末:“就今日之势论之,髮捻交乘,心腹之害也。”注“‘髮’指 太平天囯 ,‘捻’为其时在北方与 太平天囯 呼应的农民起义组织。”
《漢語大詞典》:撚眉
手捻眉毛。有所思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赠诸上人连句》:‘翻了西天偈,烧餘梵宇香。捻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
《漢語大詞典》:撚酸
吃醋,嫉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便许他在那里,你却也忒捻酸。”《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不觉捻酸起来,嚷道:‘得了些滋味,也该来商量个长便。’”《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少不得 仪大夫 稀疏一二分,出了我这点捻酸的恶气。”
分類:吃醋嫉妒
《漢語大詞典》:撚粉
搓面粉或米粉。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寳糖珍粔籹,乌腻美飴餳。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
分類:面粉米粉
《漢語大詞典》:那撚
腾挪踩踏。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已抛下二掷,似啄木寻食,从来那捻无凝滞,疾局到底便宜。”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等待得脚儿鬆大步重那捻,直翻身戳倒黑山尖。”
分類:腾挪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