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退  拼音:dǎ tuì
1.赶走、驱逐。《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
2.取消、消除。如:「何不把那约会打退?」《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昨日听了他一番议论,把那住夜的念头早打退了许多。」
《漢語大詞典》:礧石
亦作“礌石”。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下投以打击敌人的石头。汉书·匈奴传:“ 匈奴 乘隅下礧石。”左传·襄公十年“矢石” 晋 杜预 注:“兵法守城用礧石,以击攻者。”北史·李崇传:“ 鷲硤 之口,积大木,聚礌石,临崖下之,以拒官军。”明史·韩雍传:“﹝ 侯大狗 等﹞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鏢鎗、药弩拒官军。”
《國語辭典》:铁拳(鐵拳)  拼音:tiě quán
如铁般的拳头。比喻巨大的打击力量。如:「我们要运用铁拳,打击犯罪。」清。徐珂《清稗类钞。技勇类。卞铁拳击断巨碑》:「于是择一巨碑,作势运气,击之,轰然一声,碑已中断,来者惊谢去。由是玉清宫拳术,远迩咸闻,而卞尤以铁拳称于时。」
《漢語大詞典》:猛击
用手掌猛拍。例如:把球啪的一声猛击出去。
猛烈地打击。例如:猛击他的脸。
沉重而通常是迅速地向前击,尤指用拳打击。例如:拳击运动员朝对手的鼻子猛击。
《漢語大詞典》:血晕(血暈)
(1).因失血过多而昏厥。 清 陈确 《先世遗事纪略·父觉庵公》:“血晕不能起,使祖房婢 綵绣 溺之,置浅水中,一夜不死。”《水浒传》第六十回:“众头领且来看 晁盖 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
(2).因受外力打击,血液瘀结成圆形的伤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若伤处痕色不明,必剔开腐肉验骨,上自有血晕、血荫等伤痕。”
(3).浅淡的红色。 郭沫若 《路畔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漢語大詞典》:锄击(鋤擊)
铲除打击。 宋 文天祥 《贺翁丹山兼宪书》:“惟奸宄豪横,稍稍锄击。”
分類:铲除打击
《国语辞典》:长打(长打)  拼音:cháng dǎ
棒球上指将球作远距离的打击。
《國語辭典》:膺惩(膺懲)  拼音:yīng chéng
惩治、讨伐。语本《诗经。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漢語大詞典》:击搒(擊搒)
打击搒掠。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断虵首尾交击搒,如拉朽株如建罃。”
分類:打击
《漢語大詞典》:塔然
象声形容词。形容打击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泥书生:“ 代 暗中暴起,击中腰脇,塔然作声。”
《漢語大詞典》:雨夹雪(雨夾雪)
(1).下雨时同时下雪。 元 方回 《泊赤岸微晓》诗:“俗谚雨夹雪,未易得休息。”
(2).锣鼓的一种打击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众打雨夹雪一套,完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如雨夹雪、大开门、七五三,乃锣鼓,非十番鼓也。”
《国语辞典》:鼓钹(鼓钹)  拼音:gǔ bá
乐器名。打击的乐器,指鼓和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
《漢語大詞典》:櫑木
古代防守用的圆木。作战时将其从高处推下打击敌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至二十九日,其酋长二人,为櫑木所杀,蛮兵乃退。”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櫑木砲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
《国语辞典》:代打  拼音:dài dǎ
1.棒球上指由未排名上场打击的选手代替应上场打击的选手击球。
2.代替别人作事。如:「那次晚会由小张临时代打主持,没想到反应非常热烈。」
《國語辭典》:笞箠  拼音:chī chuí
用竹条鞭打。《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儿子忤触特进,已行笞箠矣。」也作「笞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