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青冥
(1).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王逸 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赵朴初 《忆江南·峨眉山纪游》词:“上有青冥窥一綫,下临白浪吼千川。”
(2).形容青苍幽远。指仙境;天庭。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欧阳修 《感事》诗之二:“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元都羽客,有御风躡景超举青冥者矣,未必能治世也。” 明 张煌言 《怀古》诗之一:“废兴寧有运,吾欲讼青冥。”
(3).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 唐 施肩吾 《瀑布》诗:“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明 林鸿 《无诸钓龙台怀古》诗:“筑臺青冥上,垂钓沧江龙。”
(4).指海水。 明 徐渭 《泛舟九曲》诗:“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八引 蒋万里 《新游仙·水底潜行艇》诗:“倒影成楼臺,城郭入青冥。”
(5).竹木郁茂貌。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钱振伦 注:“汉书注:‘冥,暗也。’按,言摇烟之树葱然者,因望穷而晦。” 唐 杜甫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诗:“寄语 杨员外 ,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仇兆鳌 注:“青冥为树色。”
(6).喻高位,显要的职位。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勗以丹霄之价,弘以青冥之期。” 李善 注:“ 钟会 集言: 程盛 曰:‘丹霄之凤,青冥之龙。’”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7).喻宫廷或帝王。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传赐出青冥。” 宋 林逋 《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异日青冥肯廻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8).古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五曰青冥。”
《漢語大詞典》:劲节(勁節)
(1).谓坚贞的节操。 南朝 梁 范云 《咏寒松》:“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宋 王安石 《景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朱光潜 《艺文杂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陶渊明 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
(2).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 唐 柳宗元 《植灵寿木》诗:“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万里图》诗:“僊槎二月出 龙门 ,万里春风掉晴雪。”随园诗话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诗:“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 严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长五十餘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蠧。 李德裕 截细枝尺餘,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復来。 广明 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唐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 君平 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 刘基 《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
《漢語大詞典》:乘桴
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羈旅 辽东 三十餘年。”后用以指避世。 唐 王维 《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漢語大詞典》:藩篱(藩籬)
(1).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 韦昭 注:“藩篱,壁落。”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楚 师深入,战於 鸿门 ,曾无藩篱之难。”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一:“折柳作藩篱,狂夫倘知避。” 许杰 《大白纸》:“她正如一只夺破藩篱的飞鸟。”
(2).边界;屏障。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 蒙恬 北筑 长城 而守藩篱。”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江 南是两 浙 之藩篱。”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木邦 在 耿马 外,为 耿马 、 孟定 、 镇康 、 孟连 之藩篱。”
(3).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绪论》:“唯一二梟雄,冲决藩篱,悍然不顾。” 丁玲 《东村事件》:“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
(4).比喻界域,境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閫奥。” 清 戴名世 《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 汉 唐 之藩篱而欲以破 有宋 之堂奥,何其惑也。”
(5).用以指某一范畴。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二:“ 查尔特 一商人也,尝著《贸易新论》《论贸易与债息之关係》两书,其於贸易差率説,虽未能尽脱藩篱,然论穀物等之贸易自由,颇有卓见。”
《漢語大詞典》:枯槎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
《漢語大詞典》:竹木
(1).竹与树木。左传·襄公十八年:“ 刘难 、 士弱 率诸侯之师焚 申池 之竹木。”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本 南夷 , 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唐 孟郊 《游城南韩氏庄》:“清气润竹木,白光连虚空。”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漢語大詞典》:简牍(簡牘)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王充 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2).指文书;书籍;书简。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及 西臺 陷殁,简牘湮散, 丁 亦寻卒於 扬州 。”旧唐书·韦元甫传:“ 元甫 精於简牘, 锡 详於讯覆。” 宋 苏辙 《蚕麦》诗:“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牘。”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牘,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漢語大詞典》:符节(符節)
(1).古代符信之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为两半,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管子·君臣上:“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尹知章 注:“符节印璽所以示其信也。”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
(2).发兵符和使者所持节的统称。史记·高祖本纪:“ 秦王 子婴 素车白马,係颈以组,封皇帝璽符节,降 軹道 旁。”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符,发兵符也;节,使者所拥也。”
(3).单指使者所持之节。史记·乐毅列传:“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於 赵 。”
(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长官或专使。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凡今庙堂进拟符节次,得不鉴 公孺 之论而益精其选!”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舟车之险,悬崖断堑,石芒林立,侧足仅可投步,水濆漩倾侧,船行乱石间,以故符节不通,人跡罕至。”
《漢語大詞典》:豆棚
用竹木搭成的棚架,供蔓生豆藤攀附生长。房前屋后的豆棚,夏日为纳凉佳处。《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天色乍晴,就有人在豆棚下等説古话哩,我们就去。” 叶圣陶 《穷愁·贫女泪》:“豆棚瓜架,一家欢笑,此乐亦正不浅。”
《漢語大詞典》: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陆游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诗:“緑树啼鶯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虏围》:“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滚下来可也不当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 青云山 一带,鞭梢儿一指,站着的都是我 邓老九 的房子,躺着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钢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马啼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
(3).建筑用的竹木尾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关于财务管理》:“七区 靠河村 第一社,两个月使了两百多根鞭梢。”
《漢語大詞典》:合符
(1).符信相合;合验符信。古代以竹木或金石为符,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合之为证。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即合符,而 晋鄙 不授公子兵而復请之,事必危矣。”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 琚 、 安世 不相谋也,检校若合符,人不素定乎?”
(2).相符合。 汉 刘向 说苑·贵德:“陛下初即至尊,与天合符。”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成物之能,与坤元等契。” 前蜀 杜光庭 《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名姓生辰,子孙年数,重重显述,一一合符。”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后世只知 神尧夫 能预知 靖 康 之祸与 怀愍 一辙,而不知两 宋 之事事合符两 晋 也。”
(3).指符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有护军某,知事急,怀合符於身,亦被数刃,懵然卧阶下,合符得以保全。”
《漢語大詞典》:籓篱(籓籬)
(1).以竹木编成篱笆,作为房舍外蔽。引申为防卫。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 山东 ,撤彼屏蔽,移兵 两河 ,破其籓篱,拔 潼关 而守之,扼其户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今穷兵深入,已彻彼籓篱。跃马长驱,更毁其宗社。” 清 戴名世 《刘陂千诗序》:“为之峻其墙垣,固其籓篱。彷彿形皃之万一。”
(2).犹门户。比喻某种造诣、境界。 清 侯方域 《与陈定生论诗书》:“僕虽不能窥作者籓篱,试自以其意妄为足下道之。” 清 戴名世 《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 汉 唐 籓篱,而欲以破 有宋 之堂奥,何其惑也。”一本作“ 藩篱 ”。
《漢語大詞典》:凤翅(鳳翅)
(1).凤凰的翅膀。形容笙管排列参差貌。 唐 罗邺 《题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宋史·乐志一:“昔 轩辕氏 命 伶伦 截竹为律,后令 神瞽 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
(2).美称凤翅形的事物。如塔檐、竹木的枝叶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同泰寺浮图诗》:“天衣疑拂石,凤翅欲凌空。”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元 刘诜 《庐陵十景·神冈晚桥》诗:“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
(3).古代妇女额上所画凤翅形的妆饰。 唐 韩偓 《无题》诗:“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4).凤翅形的雕饰。辽史·仪卫志一:“羊车,古輦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緋幰、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
(5).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 唐 皎然 《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诗:“双峰开 凤翅 ,秀出南 湖州 。”
《漢語大詞典》:绳桥(繩橋)
用绳索连结两岸,铺以竹木而成的桥。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将至 青城 ,当再渡绳桥。每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於江沙中,輦石固其根,每数十木作一架,掛桥於半空,大风过之,掀举幡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彭氏诗:“絶壁绳桥万壑深,春风何意此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