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扑击(撲擊)  拼音:pū jí
扑打攻击。如:「他奋身向前扑击,将手持利刃的歹徒制伏。」
《漢語大詞典》:欧攘(歐攘)
打击。欧,通“ 殴 ”。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全 蜀 虽定,羣凶未败。帝命我公,欧攘怀柔。”
分類:打击
《國語辭典》:摔打  拼音:shuāi da
1.形容生气时动作的粗野放肆。如:「有话好说,何必摔打呢?」
2.历练世故人情。如:「在外头摔打过。」
《國語辭典》:击打(擊打)  拼音:jí dǎ
敲打。《北史。卷四三。列传。张彝》:「相率至尚书省诟骂,求其长子尚书郎始均不获,以瓦石击打公门。」
《漢語大詞典》:斫击(斫擊)
砍斫;打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弄刃不息者,伤刺之由也;斫击不輟者,缺毁之原也。”
分類:打击
《國語辭典》:突然袭击(突然襲擊)  拼音:tú rán xí jí
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向对方进行攻击。如:「叛军昨天突然袭击邻近的村庄,造成数十人丧生。」
《国语辞典》:冷水浇头(冷水浇头)  拼音:lěng shuǐ jiāo tóu
比喻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如:「原本以为事情可以圆满达成,谁知冷水浇头,未能如愿。」
《漢語大詞典》:关门打狗(關門打狗)
比喻给予敌人以全无退路的打击。 詹才芳 《笑俘强敌十万》一:“特别是当我军集中主要力量,突然打击并攻克 锦州 时,就关住了 东北 的大门,对敌造成‘关门打狗’之势。”
《漢語大詞典》:插打
(1).攒箭而射。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范希朝 将赴镇 太原 ,辞省中郎官,既拜而言曰:‘郎中有事,但处分 希朝 。 希朝 第一遍不应,亦且恕,至第三遍不应,即任郎中员外下手插打得。’插打,谓造箭者插羽打干,言攒箭射我也。”
(2).犹打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妾击贼:“此等物事,不直下手插打得,亦学作贼!”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这等不禁插打也值的来送死!”
分類:打击
《國語辭典》:当头一棒(當頭一棒)  拼音:dāng tóu yī bàng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也作「当头棒喝」、「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当头棒喝(當頭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大快人心  拼音:dà kuài rén xīn
使人心里非常痛快。《明史。卷二三五。余懋学传》:「自张居正蒙蔽主聪,道路以目,今馀风未殄,欺罔日滋。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也作「人心大快」。
《國語辭典》:闷棍(悶棍)  拼音:mèn gùn
1.齐眉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手持闷棍,腰挂著环刀。」
2.形容不明原因的棍击。如:「他走到巷口,突然挨了一记闷棍,还弄不清怎么回事,袭击的人早已不知去向。」
3.比喻无形的打击。如:「他听到祖父去世的消息,彷佛一记闷棍打来,顿时失去知觉。」
《國語辭典》:摧折  拼音:cuī zhé
1.摧毁、折断。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也。」唐。李山甫〈〉诗一○首之四:「只为摭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
2.挫折。唐。韩愈〈县斋有怀〉诗:「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國語辭典》:搏击(搏擊)  拼音:bó jí
奋力攻击、争斗。如:「搏击风浪」。《元史。卷一○一。兵志四》:「冬春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游豫之度,谓之飞放。」
《國語辭典》:斗争(鬥爭)  拼音:dòu zhēng
1.竞争、搏斗。《淮南子。主术》:「为智者务于巧诈,为勇者务于斗争。」
2.打击异己的手段。
3.为解决根本利益对立的群体之间彼此相互冲突与矛盾差距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方法与行动等。如「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