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摧折  拼音:cuī zhé
1.摧毁、折断。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也。」唐。李山甫〈〉诗一○首之四:「只为摭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
2.挫折。唐。韩愈〈县斋有怀〉诗:「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國語辭典》:摧挫  拼音:cuī cuò
1.打击、挫折。《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其后蜀复数遣将閒出,异辄摧挫之。」《魏书。卷五六。崔辩传》:「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
2.烦恼。宋。柳永 鹤冲天。閒窗漏水词:「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董西厢》卷四:「自埋怨,自摧挫,一会家自哭自歌。」
《漢語大詞典》:断折(斷折)
折断。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马鞭击猫,笻竹杖击狗,皆节节断折,物理之不可推者也。” 巴金 《军长的心》二:“除了几棵叶子稀少、树枝断折的栗树,和几座顶破墙垮的房屋外,前面只有一些瓦砾堆和剩了半截的烧焦的树干、树桩。”
分類:断折折断
《國語辭典》:掂折  拼音:diān zhé
从中折断。《董西厢》卷八:「斑管虽圆被风裂,玉簪更坚也掂折,似琴上断弦难再接。」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动不动掂折我腿脡,动不动打碎我天灵。」也作「拈折」、「掂损」。
分類:打断折断
《漢語大詞典》:慑剉(懾剉)
折断。慑,通“ 摺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慑剉登时消化了,并骨咀嚼尽消亡。”《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头尾慑剉不将难,下口其时先啅脑。” 蒋礼鸿 通释:“‘慑’是‘摺’的假借字……説文:‘剉,折伤也。’‘摺剉’同义连用。”
分類:折断
《國語辭典》:中断(中斷)  拼音:zhōng duàn
1.从中截断或折断。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划三峡以中断,疏九道以争奔。」元。黄溍〈上京道中杂诗〉一二首之三:「连山东北趋,中断忽如凿。」
2.中途停止或断绝。如:「台风从台湾东部登陆,导致花莲对外交通中断。」
《國語辭典》:藕丝(藕絲)  拼音:ǒu sī
1.莲的地下根及花梗中皆有的丝状物。本是螺旋导管的次生细胞壁,破坏即成丝状。
2.与藕色相类的颜色。唐。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漢語大詞典》:断梗(斷梗)
(1).折断的苇梗。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梁王 与 武帝 ,弃之如断梗。”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杨珽《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國語辭典》:砉然  拼音:huò rán
皮骨相离的声音。《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漢語大詞典》:短辕(短轅)
(1).晋书·王导传:“初 曹氏 性妬, 导 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 曹氏 知,将往焉。 导 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 蔡謨 闻之,戯 导 曰:‘朝廷欲加公九锡。’ 导 弗之觉,但谦退而已。 謨 曰:‘不闻餘物,惟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后以“短辕”指代牛车或粗陋小车。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笑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 王良 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短辕一哭暮云低,雪窖冰天路惨悽。”亦作“ 短辕车 ”。 宋 刘克庄 《鹊桥仙·足痛》词:“不消长麈短辕车,但乞取,一枝鹤膝。”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一:“时寻 戴顒 宅,自驾短辕车。”
(2).折断的车辕木。 唐 杜甫 《木皮岭》诗:“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短,一本作“ 断 ”。 蒋礼鸿 《杜诗释词》:“作断者正字,短其通用字也。”
《漢語大詞典》:断手(斷手)
(1).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谓手被折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
(3).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
(4).完毕;完成。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 辛 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國語辭典》:半折  拼音:bàn zhé
折,拇指和食指张开时的距离,约五寸左右。半折形容短小。《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莲步半折小弓弓,莺啭一声娇滴滴。」《董西厢》卷一:「簌簌的裙儿前刀儿短,被你风韵韵煞人也猜!穿对儿曲弯弯的半折来大弓鞋。」也作「半扎」、「半拆」。
《國語辭典》:折翼  拼音:zhé yì
折断翅膀。比喻遭受挫折、伤害。《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漢語大詞典》:折齿(折齒)
(1).折断牙齿。左传·哀公六年:“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杜预 注:“孺子, 荼 。 景公 尝衔绳为牛,使 荼 牵之, 荼 顿地,故折其齿。”后用为为人民操劳的典实。 赵朴初 《感遇--为周总理而作》诗:“回首丘山,折齿孺子。”
(2).指备受挫辱。 汉 邹阳 《狱中上书》:“ 范雎 摺脇折齿於 魏 ,卒为 应侯 。”参见“ 折胁 ”。
(3).晋书·谢鲲传:“邻家 高氏 女有美色, 鯤 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 幼舆 折齿。’”后用为调戏妇女被拒而受惩的典故。 唐 韩偓 《〈香奁集〉序》:“麄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慙。”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踰墙已成,折齿唯命。”
《漢語大詞典》:折胁(折脅)
战国 时, 魏 范雎 随 须贾 使 齐 ,因 齐王 喜 雎 有辩才,致以金、牛、酒。 雎 虽未受,但 须贾 疑其以 魏国 阴事告 齐 。 魏 相知之,大怒,使人笞击 雎 ,折胁折齿几死。后奔 秦 ,得重用。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因以“折胁”为受诬遭辱的典实。韩非子·难言:“ 宰予 不免於 田常 , 范雎 折胁於 魏 。”陈书·蔡景历传:“昔折胁游 秦 ,忽逢盼採;檐簦入 赵 ,便致留连。”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俾折胁臏脚之伦,得自拂饰,以期效命於鞭策之下。”
分類:范雎
《國語辭典》:断裂(斷裂)  拼音:duàn liè
分裂。如:「这座桥因地震而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