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半阴(半陰)
(1).未全阴暗。 南朝 梁 沈约 《登玄畅楼》诗:“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唐 孔德绍 《夜宿荒村》诗:“风度谷餘响,月斜山半阴。”
(2).谓天气多云。 唐 刘禹锡 《洛中早春赠乐天》诗:“漠漠復靄靄,半晴将半阴。”
《國語辭典》:暄妍  拼音:xuān yán
气候温暖,景物鲜明而美丽。南朝宋。鲍照〈春羁〉诗:「暄妍正在兹,摧柳多嗟思。」宋。林逋 山园小梅诗二首之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漢語大詞典》:晚霁(晚霽)
谓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气晴朗。 唐 唐彦谦 《咏葡萄》:“西园晚霽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唐 司空图 《松滋渡》诗之一:“江乡宜晚霽, 楚 老语丰年。” 明 文徵明 《南楼》诗:“西山开晚霽,返照落窓中。”
《國語辭典》:暖翠  拼音:nuǎn cuì
春天晴朗的山色。元。吴景奎 和韵春日诗二首之一:「江上数峰浮暖翠,日边繁杏倚春红。」
《漢語大詞典》:晏温
天气晴暖。史记·孝武本纪:“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盖焉。”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三辅 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於时日景晏温,皆以为恭孝所感。” 清 赵翼 《多雨》诗:“忽晴忽雨乱晨昏,纔苦阴寒又晏温。”一说“晏温”与“氤氲”音近义同,形容云霭垂覆之状。
分類:天气裴骃
《國語辭典》:暄凉(暄涼)  拼音:xuān liáng
1.暖与凉。唐。韦应物〈端居感怀〉诗:「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
2.见面时彼此问候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之类的应酬话。宋。杨万里〈寄题曾子与竞秀亭〉诗:「暄凉书间二千里,场屋声名三十年。」也作「寒暄」、「寒温」。
《國語辭典》:醺酣  拼音:xūn hān
暖和。宋。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词:「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漢語大詞典》:暑寒
天气炎热与寒冷。《新民晚报》1987.4.28:“ 孟小冬 喜出望外,就在当月二十一日,拜 余 为师。自后,不论暑寒,不顾风雨,每日必到 范秀轩 。”
《漢語大詞典》:戒寒
告诫人备寒。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国语·周语中:“駟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韦昭 注:“戒寒,谓霜降以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唐 陈子昂 《谢赐冬衣表》:“当戒寒之初候,沐挟纊之殊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转眼长夏已过,又是新秋,清风戒寒。” 蔡有守 《九日寄刘三》诗:“衝节驰诗何限意,戒寒怜菊未成黄。”
《漢語大詞典》:暄寒
(1).犹寒暄。谓谈天气和饮食起居之类的应酬话。南史·蔡撙传:“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謁……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復餘言。” 唐 徐凝 《奉和鹦鹉》:“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2).犹寒暑。亦指年岁。《梁书·王僧孺传》:“近别之后,将隔暄寒,思子为劳。”《陈书·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歷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遂使一换暄寒,三更扬歷。”
《國語辭典》:避寒  拼音:bì hán
因寒冷而移居温暖处。如:「每年秋天,很多猛禽飞到南台湾恒春半岛避寒。」《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
《國語辭典》:占候  拼音:zhān hòu
以天象变化来附会人事,推测吉凶祸福。《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超皆能通其旨意,用之占候。」
《國語辭典》:回暖  拼音:huí nuǎn
天气由冷转暖。如:「天气逐渐回暖,从事户外活动的人也多了起来。」
分類:天气
《漢語大詞典》:常阴(常陰)
谓天气长期阴晦。尚书大传卷三:“厥罚常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云起於山,而弥於天,天气乱,故其罚常阴也。”《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雋不疑 定北闕之前, 夏侯胜 辩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重儒术。”
《国语辞典》:沉阴(沉阴)  拼音:chén yīn
天气久不放晴。《礼记。月令》:「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唐。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濩落因寒甚,沉阴与病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