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脽丘
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 汉武帝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此。史记·封禅书:“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脽丘 ,如 宽舒 等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魏土地记》曰: 河东郡 北八十里有 汾阴 城,北去 汾水 三里,城西北隅曰 脽丘 ,上有 后土祠 。”
《漢語大詞典》:埽境
谓聚集境内全部兵力。明史·外国传九·瓦剌:“明年夏,驻蹕 忽兰忽失温 。三部埽境来战。”
《國語辭典》:沈阳市(瀋陽市)  拼音:shěn yáng shì
城市名。位于大陆地区辽河北岸,中长、北宁、安沈、沈海四大铁路交会于此,交通发达。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兵工厂规模宏大,全国著名,为东北第一大都市,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國語辭典》:黄浦江(黃浦江)  拼音:huáng pǔ jiāng
河川名。位于江苏省,源自金山县西北泖湖。全长一百一十四公里,经上海,与吴淞江会合,又东北流,会长江入东海。水量充足,水势平缓,富灌溉、航运之利。也称为「春申浦」、「春申江」。
《国语辞典》:湔江  拼音:jiān jiāng
位于四川省境内的河川。为中江上流,自灌县西分岷江东流,至广汉县东注入沱江。
《国语辞典》:摩天岭(摩天岭)  拼音:mó tiān lǐng
山名:(1)在辽宁省境内,高五百六十公尺,是千山山脉的最高峰。因其地势险要,交通方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太宗东征高丽曾驻扎在此,亦是中日、日俄二战役的战地。也称为「高岭」。(2)在河北省武安县西北和山西省辽县以东之间。山势险峻,人马难行。明末农民暴乱军曾败左良玉于此。(3)在山东省沂水县境内。山势险峻高绝。宋末平民军领袖杨安儿的妹妹四娘子曾抗击金、元兵于此。
《国语辞典》:莱阳县(莱阳县)  拼音:lái yáng xiàn
县名。在山东省栖霞县之南。境内以产梨著称。
《国语辞典》:应山县(应山县)  拼音:yì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湖北省东北。境内多丘陵少平野,农产以麦、豆类、烟草、米等为主。清属德安府,国民政府后,直隶于湖北省政府。
《国语辞典》:甘肃省(甘肃省)  拼音:gān sù shěng
省名。以境内有甘州、肃州而得名。东界陕西,南邻四川、青海,西接新疆,北连宁夏,面积三十九万一千五百零六平方公里,省会为兰州市。
《国语辞典》:百灵庙(百灵庙)  拼音:bǎi líng miào
城市名。位在武川县北土默特达尔罕旗境内,为内外蒙及新疆的交通冲要。地当绥新公路和骆驼商队路线的交会点,是蒙胞的政教中心、汉蒙贸易的商业重镇。
《漢語大詞典》:蝇栖笔(蠅棲筆)
前秦 苻坚 将大赦境内,议于 露堂 ,亲为赦文,时有大苍蝇集于笔端。事见《晋书·苻坚载记上》。后因以为议赦之典。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议赦蝇栖笔,邀歌蚁泛醪。”
《漢語大詞典》:逢留
青海省 贵德县 境内 黄河 的别名。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居延 都尉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 桥,欲度兵击 迷唐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此 大河 即 黄河 。 河水 至此有 逢留 之名,在二 榆谷 北。”
《漢語大詞典》:内三关(内三關)
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内长城的 居庸关 、 紫荆关 、 倒马关 为“内三关”。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一·山川险要》:“国家以 雁门 、 寧武 、 偏头 为外三关,而 居庸 、 紫荆 、 倒马 为内三关。”
《漢語大詞典》:凉马台(涼馬臺)
古代台名。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境内。 晋 陆翽 邺中记:“ 凉马臺 高三十尺,周迴五百步。 后赵 石虎 所筑, 建武 六年, 虎 都 鄴 ,洗马于 洹水 ,筑此臺以凉马,故以名云。” 后燕 慕容垂 自 渑池 由 凉马台 结筏渡 河 ,即此。参阅晋书·慕容垂载记
《漢語大詞典》:三猛
旧时 云南 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明史·云南土司传一·顺宁:“ 顺寧 附境有 猛猛 、 猛撒 、 猛缅 ,所谓三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