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干光
日光。喻君王的恩泽。
《漢語大詞典》:金縢议(金縢議)
谓代君王而死之奏议。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参见“ 金縢功 ”。
分類:君王奏议
《漢語大詞典》:金縢功
书·金縢:“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金縢》。” 孔颖达 疏:“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策书告神,请代 武王 死。事毕,纳书於金縢之匱。”后因以“金縢功”为忠心事君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分類:忠心心事
《國語辭典》:铸鼎象物(鑄鼎象物)  拼音:zhù dǐng xiàng wù
夏禹曾经收九州之金,铸成上有百物之图形的九个鼎。见《左传。宣公三年》。用以比喻君王有德。
《國語辭典》:谈何容易(談何容易)  拼音:tán hé róng yì
人臣进言不容易。语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于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夫谈有悖于目,怫于耳,谬于心,而便于身者』」。今用作嘴里说说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三侠五义》第七二回:「我的爷!谈何容易。他有钱有势,而且声名在外,谁人不知,那个不晓。纵有呈子,县里也是不准的。」
《漢語大詞典》:私卒君子
指古代君王军队中所亲近的贤良之臣。国语·吴语:“ 越王 军於 江 南。 越王 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漢語大詞典》:言诰(言誥)
据君王言辞写成的文告。书·召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 殷 越自乃御事” 唐 孔颖达 疏:“我为言誥,以告汝庶 殷 之诸侯,下自汝御事。”
《漢語大詞典》:燕昭市骏(燕昭市駿)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骏千金(燕駿千金)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
《国语辞典》:欺君误国(欺君误国)  拼音:qī jūn wù guó
欺骗君王,贻误国事。明。陆采《明珠记》第五出:「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精忠岳传》第七○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也作「误国欺君」。
《国语辞典》:灭国弑君(灭国弑君)  拼音:miè guó shì jūn
毁其国家又杀了君王。《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
分类:国家君王
《国语辞典》:没死以闻(没死以闻)  拼音:mò sǐ yǐ wén
冒著死罪向君王进言。表示诚惶恐惧。《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也作「昧死以闻」。
《国语辞典》:犬马之恋(犬马之恋)  拼音:quǎn mǎ zhī liàn
狗马对主人忠心,不忍离主人而去。比喻人臣对君王的忠诚。唐。刘禹锡〈苏州刺史谢上表〉:「虽两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也作「犬马恋主」。
《国语辞典》:负鼎之愿(负鼎之愿)  拼音:fù dǐng zhī yuàn
鼎,古代传国之宝器。「负鼎之愿」比喻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
《国语辞典》: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拼音:jūn quán shén shòu
一种政治学说,在历史上是解释君王权力崇高与合法性的主要理论。自启蒙运动以后,民主的理念发展,君权神授的说法逐渐被屏弃。
《国语辞典》:怀宠尸位(怀宠尸位)  拼音:huái chǒng shī wèi
仗著君王的恩宠,居高位而不做事。《孝经。谏争章》「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句下汉。孔安国。传:「事君之礼,值其有非……,谓之怀宠。怀宠尸位,国之奸人也。」
《国语辞典》:怀德畏威(怀德畏威)  拼音:huái dé wèi wēi
对君王或上司既感念其恩德又畏惧其威严。《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请顺。」唐。高宗〈大唐纪功颂〉:「生擒建德,徇于城下,腼颜流汗,曾无解扬之言,怀德畏威,翻有蒯通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