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包
谓使人罄尽囊中钱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湖北谣:“ 毕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 福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 陈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时人謡曰‘ 毕 不管, 福 死要, 陈 倒包’之语。”
《漢語大詞典》:冒替
冒名顶替。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辛学使》:“凡怀挟冒替,文场中作弊弄法者,惩之必严。”
分類:冒名顶替
《國語辭典》:正身  拼音:zhèng shēn
1.修身。《文选。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2.确系本人,相对于替身而言。唐。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论议中》:「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出堂规》:「听差各役,俱要正身伺候。」
《漢語大詞典》:贴出(貼出)
(1).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贴出:“ 元 《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
(2).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称为贴出。
《国语辞典》:鎗手  拼音:qiāng shou
冒名顶替,代人考试者。《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勾串提学衙门,买嘱鎗手代考。」也作「枪手」。
《國語辭典》:假批子  拼音:jiǎ pī zi
冒牌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有心于我,虽是未肯相从,其言有理。却不知我是假批子,教我央谁的是?」
分類:冒名顶替
《漢語大詞典》:冒名接脚
犹冒名顶替。旧唐书·韦陟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闕员既少,取士良难,正调者被挤,伪集者冒进。”
分類:冒名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