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停 → 停亭”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0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投降
气索
废朝
释耒
戛然
三举
久息
止杀
复会
解兵
寝谋
弭兵
不倒
罢战
气绝
《國語辭典》:投降  拼音:tóu xiáng
停止抵抗,向对方降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才经数合,只见樊爱能、何徽两个引取马军先走,右军溃散,只留步军千馀人,尽解甲走诣北汉主军前投降。」《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
《國語辭典》:气索(氣索)  拼音:qì suǒ
1.兴味索然。晋。刘琨〈与丞相笺〉:「视此哀叹,使人气索。」
2.精神委靡,气势馁弱。《汉书。卷七七。孙宝传》:「文怪宝气索,知其有故。」《新唐书。卷一三一。宗室宰相传。李勉传》:「希烈自将攻勉,勉气索,婴守累月,援莫至。」
《漢語大詞典》:废朝(廢朝)
停止朝会。三国志·魏志·刘劭传:“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 时在尚书令 荀彧 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晋书·武帝纪:“﹝ 咸寧 ﹞春二年正月,以疾疫废朝。”新唐书·太宗纪:“太上皇不豫,废朝。”
分類:停止朝会
《漢語大詞典》:释耒(釋耒)
放下农具。谓停止耕作。史记·淮阴侯列传:“﹝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耕夫释耒,桑妇下机。”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
《國語辭典》:戛然  拼音:jiá rán
1.拟声词。形容一种金石之类相叩击的响声。唐。白居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聊斋志异。卷二。侠女》:「女以匕首望空抛掷,戛然有声,灿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
2.突然停止。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夫人笑曰:『才为兄妹,便钟友爱之情,郎君岂得戛然乎?』」
《漢語大詞典》:三举(三舉)
(1).三次杀牲备膳。举,杀牲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齐日三举。” 孙诒让 正义:“王齐日,朝食盖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则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举。”
(2).谓哭泣三次。孔丛子·陈士义:“﹝ 郈成子 ﹞闻 宁喜 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3).三度举事。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朱珍等传论:“盖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统 淮南 ,遂与 孙 、 杨 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4).指三期科考。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不,指文理不通。殿三举,即指停止科考资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
《漢語大詞典》:久息
长久休息;长久停止。 汉 贾谊 新书·劝学:“昔者 南荣跦 丑圣道之忘乎己,故步陟山川,坌冒楚棘,弥道千餘,百舍重茧,而不敢久息。” 唐 皮日休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雷震久息,忽震则惊。”
《国语辞典》:止杀(止杀)  拼音:zhǐ shā
停止杀害。《晋书。卷三○。刑法志》:「不如以杀止杀,重以全轻,权小停之。」
《漢語大詞典》:复会
中途停止的会议恢复开会。
《國語辭典》:解兵  拼音:jiě bīng
撤兵、休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唐。沈佺期 杂诗三首之三:「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
《漢語大詞典》:寝谋(寢謀)
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寝谋惭 汲黯 ,秉羽贵 孙敖 。”新唐书·裴度传:“臣闻 汲黯 在朝, 淮南 寝谋; 干木 处 魏 ,诸侯息兵。”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宁皇登位:“ 襄阳 士人 陈应祥 ,阴连北方 邓州 叛党,欲杀守臣 张定叟 ,用縞素代皇帝为太上执丧,且举 襄 以顺北。适 寧皇 登极之詔甫三日而至, 陈 遂变色寝谋,旋为其党所诉。”
《國語辭典》:弭兵  拼音:mǐ bīng
平息战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许。」明。钱嶪〈悯黎咏〉诗六首之六:「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國語辭典》:不倒  拼音:bù dǎo
连接不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姐姐往常针尖不倒,其实不曾閒了一个绣床。」《儒林外史》第五回:「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國語辭典》:罢战(罷戰)  拼音:bà zhàn
停战。《三国演义》第八回:「孙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
《國語辭典》:气绝(氣絕)  拼音:qì jué
1.呼吸停止,死亡。汉。王充《论衡。道虚》:「诸生息之物,气绝则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蓦然倒地,叫唤不醒,霎时气绝,呜呼哀哉!」
2.昏厥。《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晋书。卷七五。荀崧传》:「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