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抵 → 抵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抗拒  拼音:kàng jù
抵抗拒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遂得百馀日,抗拒凶逆。」《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如有抗拒大军者,破城之日,满门诛戮。」
《漢語大詞典》:捍御(扞禦)
防御;抵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 周 。 召穆公 亦云。” 汉 蔡邕 《黄钺铭》:“始受旄鉞金鼓之任,扞御三垂。”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 李嗣昭 与 李嗣源 夜入 汴 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 明 宋濂 《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煦嫗扞御一以恩,设心不让 汉 吏循。”
分類:防御抵抗
《國語辭典》:撑拒(撐拒)  拼音:chēng jù
撑持抵抗。宋。岳珂《桯史。卷一○。万春伶语》:「揖者不服,撑拒滕口。」也作「牚拒」。
《漢語大詞典》:争抗
斗争;抵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古民曼衍播迁,其为争抗劬劳,纵不厉于今,而视今必无所减。” 茅盾 《三人行》八:“那时,我感到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支配一切,即使我们努力争抗,也属徒然。”
分類:斗争抵抗
《國語辭典》:抵挡(抵擋)  拼音:dǐ dǎng
抵禦、抵抗。如:「一件单衣是无法抵挡住凛冽刺骨的寒风。」也作「抵当」。
《漢語大詞典》:支抗
抵抗。晋书·王濬传:“ 濬 自发 蜀 ,兵不血刃,攻无坚城, 夏口 、 武昌 无相支抗,於是顺流鼓棹,径造 三山 。”
分類:抵抗
《漢語大詞典》:反拨(反撥)
犹言反抗;抵抗。 夏衍 《我这样的写了〈心防〉》:“也许是由于感情上的反拨……我把场面安放在斗士们的一边。” 楼适夷 《痛悼傅雷》:“孩子在父威下所受压抑愈重,反拨得也更为强烈。” 许杰 《一个人的独白》:“我在我的人生旅路上遭遇到一种恶势力的反拨,那也是因为我曾经给予这种恶势力以无情的白眼的缘故。”
分類:反抗抵抗
《漢語大詞典》:逆捍
逆拒;抵抗。南齐书·王奂传:“欺罔既彰,中使辩覈,遂授兵登陴,逆捍王命。”
分類:逆拒抵抗
《漢語大詞典》:拒格
抵抗;拒违。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萃》:“任劣力薄,孱駑恐怯,如蝟见鹊,不敢拒格。”陈书·陈方泰传:“ 方泰 初但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
分類:抵抗
《漢語大詞典》:挺敌(挺敵)
抵抗;抵敌。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满船人都吓得魂飞魄散,那个再敢挺敌。”
分類:抵抗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漢語大詞典》:凌霜
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南朝 宋 谢惠连 《甘赋》:“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葳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 唐 李白 《鸣雁行》:“客居烟波寄 湘 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 清 吴定 《示诸生书》:“涧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杨朔 《寄亚非作家会议》:“收获完毕就该翻耕土壤,播种上凌霜傲雪的冬麦了。”
《國語辭典》:束手  拼音:shù shǒu
1.无计可施。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皇子邓王生月馀,得痫疾,危甚,群医束手。」《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2.不再抵抗。《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您若会事之时,束手归降。」《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
《國語辭典》:敌忾(敵愾)  拼音:dí kài
语本《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指共同抵禦大家所愤恨的人。《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安得穰苴今日起,大张敌忾慰苍生。」
《國語辭典》:投降  拼音:tóu xiáng
停止抵抗,向对方降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才经数合,只见樊爱能、何徽两个引取马军先走,右军溃散,只留步军千馀人,尽解甲走诣北汉主军前投降。」《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