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优婆塞(優婆塞)  拼音:yōu pó sè
梵语音译。指受五戒的在家男性佛教徒。《大智度论》卷四:「若从上数,应先菩萨,次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次佛故。」也作「伊蒲塞」、「邬波索迦」。
《國語辭典》:信士  拼音:xìn shì
1.诚实不欺的人。《荀子。王霸》:「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卫青传》:「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2.在家的男性佛教徒。唐。郭崧〈药师像赞。序〉:「立召良工,彫磨斯像,使信士等日加精勤。」元。朱凯《昊天塔》第四折:「我也曾杀的番军怕,几曾有个信士请,直到中年才落发为僧。」
《漢語大詞典》:四辈(四輩)
(1).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 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
(2).众人,四方之人。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僧竺昙盖》:“ 汉 沙门 竺曇盖 , 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 元 范梈 《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
(3).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忠虔为道,寧有屈膝四辈而简礼二亲,稽顙耆腊而直体万乘者哉!” 胡三省 注:“释氏有所谓戒外四圣:佛,一也;菩萨,二也;圆觉,三也;声闻,四也。亦谓之四辈。”
(4).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百喻经·三重楼喻:“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
《漢語大詞典》:伊蒲塞
梵语优婆塞Upāsaka的异译。指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又称邬波索迦。 宋 赵叔向 《肯綮录·伊蒲塞非素馔》:“《东汉楚王英传》:‘詔还縑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饌……’当时用梵语已可笑,后人引见直以为素饌,尤非也。今讲僧以伊蒲塞为近住男也。”
《漢語大詞典》:四部众(四部衆)
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梁书·武帝纪下:“﹝ 中大通 三年十月﹞行幸 同泰寺 , 高祖 升法座为四部众説《大般若涅盘经》义。”法苑珠林卷十九:“三世诸佛法,皆有四部众。”亦省称“ 四部 ”、“ 四众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威德无垢称王优婆塞
【佛学大辞典】
(菩萨)维摩居士之尊称也。维摩诘Vimalakirti,译曰无垢称。优婆塞者,在家之信士也。威德与王者,尊称也。
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净意来问长寿短寿乃至愚痴智慧八种之因缘,佛具答之。
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之异名。一卷,刘宋求那跋摩译。与菩萨戒本经同本。后附礼佛,发愿,受绳床等法。
优婆塞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a%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邬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邬波塞迦,邬波素迦等。译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众之一。七众之一。西域记九曰:「邬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曰伊蒲塞,又曰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邬波索迦,或言优波娑迦,近侍也,言优婆塞者,讹也。此云近善男,亦云近宿男,谓近三宝而住宿也,或言清信士善宿男者义译也。」同二十三曰:「邬波索迦,亦云优婆娑柯,受三归住五戒者。优婆,此云受。娑柯,此云男。」希麟音义五曰:「乌波塞迦,旧云优婆塞,新云邬波索迦。邬波,此云近。迦,此云事。索,即男声也。即近事男也。谓亲近承事三宝者故云。」华严疏钞六十二曰:「亲近比丘而承事故。」业疏二下曰:「正音云邬波塞迦,唐翻善宿也。故成论云:此人善能离破戒宿,古录以为清信士者。清是离过之名,信为入道之本,士即男子通称,取意得矣。在言少异。」涅槃经八曰:「归依于佛者,真名优婆塞。」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为四众或七众之一。
【三藏法数】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净自守;又云近事男,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梵语旧云邬波索迦,华言近事男。谓其自行清净,亲近承事佛法也。
优婆塞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也。是为优婆塞宜受持之戒法。
【佛学常见辞汇】
优婆塞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是。
优婆塞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卷,北凉昙无谶译。说在家菩萨入道修行之法。大乘律之摄。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摩译。与昙无谶译之菩萨戒本经,玄奘译之菩萨戒本,同本异译。记菩萨戒之戒相者。五戒者为五邪命五放逸事等。非杀,盗等五戒。大乘律之摄。
优婆塞五戒相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一卷,宋求那跋摩译。依净饭王之请,分别五戒之相。小乘律之摄。
优婆塞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优婆塞)
优婆塞应
【三藏法数】
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若有男子,乐持五戒,菩萨即于彼前,应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