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野芜(野蕪)
野外丛生的草。 唐 元季川 《泉上雨后作》诗:“谁是畹与畦,瀰漫连野芜。”
分類:野外丛生
《漢語大詞典》:宿楚
指丛生的树木。文选·江淹〈杂体诗·张黄门苦雨〉:“青苔日夜黄,芳蕤成宿楚。” 刘良 注:“宿楚,丛木也。”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分類:丛生树木
《漢語大詞典》:榛杞
泛指丛生的灌木。新唐书·文艺传下·吴武陵:“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战士死於瘴癘,百姓困为盗贼,致中原榛杞,皆蛮故也。”
分類:丛生灌木
《漢語大詞典》:丛滋(叢滋)
丛生滋长。明史·儒林传序:“ 吴与弼 以名儒被荐……而誉隆於实,詬誶丛滋。” 清 林则徐 《饬府查办防护围基章程札》:“切勿专任地保,以至弊竇丛滋。”
分類:丛生滋长
《漢語大詞典》:修薄
同“脩薄”。
指长长的丛生的草木。
《漢語大詞典》:脩薄
指长长的丛生的草木。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谷风拂脩薄,油云翳高岑。” 李周翰 注:“草木丛生曰薄。”
《漢語大詞典》:楚木
丛生之木。 唐 杜牧 《晓望》诗:“房屋随月晓,楚木向云秋。” 唐 皎然 《答黎士曹》诗:“楚木纷如麻,高松自孤直。” 前蜀 贯休 《海边见罗邺》诗:“楚木寒连寺,修江碧入云。”
分類:丛生
《國語辭典》:芦荡(蘆蕩)  拼音:lú dàng
生长芦荻的滨水湿地。《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芦荡:芦狄之洲也。」
分類:芦苇丛生
《國語辭典》:麻黄(麻黃)  拼音:má huáng
植物名。麻黄科麻黄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高二、三尺,状似木贼但不空心。叶对生,基部合生,上方离生部分狭三角形或鳞片状。五至六月开花。茎可入药,含有麻黄素等生物碱。
《国语辞典》:麻竹  拼音:má zhú
植物名。禾本科麻竹属,常绿乔木。地下茎合轴丛生,秆高达二十馀公尺,径二十公分许。叶大,互生,披针形,长可达三十公分。自三、四月至八、九月连续生笋。箨带黄绿色,被暗紫色细毛。笋供食用与加工。原产于大陆地区广东、福建二省至缅甸北部。
《漢語大詞典》:丛蓍(叢蓍)
丛生的蓍草。《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之心彰乎此矣。”
分類:丛生蓍草
《漢語大詞典》:渐包(漸包)
亦作“ 渐苞 ”。 不断滋长;丛生。书·禹贡:“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孔 传:“渐,进长;包,丛生。” 陆德明 释文:“包,必茅反。字或作苞。” 孔颖达 疏引 孙炎 曰:“物丛生曰苞。” 晋 左思 《蜀都赋》:“红葩紫饰,柯叶渐苞。”
《漢語大詞典》:苞杞
丛生的枸杞。《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后因以“苞杞”表居家奉母之意。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帀岁告闋,靡念苞杞。”
《漢語大詞典》:丛芮(叢芮)
丛生的茅草。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夜缆 巴陵 洲,丛芮纔可傍。”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丛芮,岸上藂(丛)茅,可维舟处。”参阅 清 俞樾 《俞楼杂纂·读〈昌黎先生集〉》
分類:丛生茅草
《漢語大詞典》:乳窟
石钟乳丛生的洞穴。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荆州 、 清溪 、 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常闻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西游记》第一回:“乳窟龙珠倚挂,縈回满地奇葩。”
《国语辞典》:藓书(藓书)  拼音:xiǎn shū
丛生于岩石上斑驳如文字的苔藓。宋。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诗:「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