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枯丛(枯叢)
枯萎的丛生植物。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堦傍犹见旧枯丛,根底青芽叹催促。”
《國語辭典》:榛榛  拼音:zhēn zhēn
草木丛生芜杂的样子。《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观众树之蓊薆兮,览竹林之榛榛。」唐。柳宗元〈封建论〉:「草木榛榛,鹿豕狉狉。」
《漢語大詞典》:烦恼障(煩惱障)
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二障之一。与所知障相对。 隋 智顗 六妙法门:“烦恼障,即三毒、十使等诸烦恼也。” 宋 方岳 《田头》诗:“勘破世间烦恼障,醉而已矣不吟诗。”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以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牵逼我者,于是崇拜以祈获福,此其宗教则烦恼障实驱使之。”
《國語辭典》:苞稂  拼音:bāo láng
丛生的野草。《诗经。曹风。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
《漢語大詞典》:榛楛
(1).榛木与楛木。泛指丛生的杂木。《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山海经·西山经:“ 上申之山 ,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
(2).喻平庸之物。文选·陆机〈文赋〉:“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缀《下里》《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李善 注:“榛楛,喻庸音也。以珠玉之句既存,故榛楛之辞亦美。”《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存目三·嵩渚集》:“自定己作乃不能尽翦榛楛,信乎割爱之难也。”
《漢語大詞典》:榛路
荆棘丛生之路。喻险途。 南朝 齐 王融 《左家怀善篇颂》:“烦流捨智寳,榛路坦夷涂。”
《漢語大詞典》:幽薄
谓茂草丛生之处。《文选·束晳〈补亡〉诗》:“白华朱萼,被于幽薄。” 李善 注引《纂要》:“草丛生曰薄。”北史·萧大圜传:“筑蜗舍於丛林,构环堵於幽薄。”
分類:草丛丛生
《漢語大詞典》:榛草
丛生的杂草。后汉书·窦武传:“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 唐 杜甫 《畏人》诗:“门逕从榛草,无心待马蹄。”
分類:丛生杂草
《漢語大詞典》:包桑
(1).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 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验。”
(2).比喻根基稳固。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 光武 审《黄石》,存包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 李贤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 宋 黄庭坚 《和谢公定征南谣》:“谋臣异时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
(3).比喻不牢固;倾危。 唐 陆贽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邦国之杌陧艰屯,绵绵联联,若包桑缀旒,幸而不殊者屡矣。”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花木·包桑:“包桑岂固结之物乎?盖古人朽索、六马、虎尾、春冰之类也。”参见“ 苞桑 ”。
《國語辭典》:苞桑  拼音:bāo sāng
桑树的根。比喻根深柢固。《易经。否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國語辭典》:凤眼(鳳眼)  拼音:fèng yǎn
形容人的眼睛横长而秀气,如凤凰的眼睛一般。《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即时就叫坠儿。」
《漢語大詞典》:凤眼草(鳳眼草)
指椿树上丛生的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椿樗﹝附方﹞:“洗头明目,用凤眼草(即椿树上丛生荚也)烧灰淋水洗头,经一年眼如童子。”
《漢語大詞典》:丛荟(叢薈)
丛生、茂盛的草木。 晋 郭璞 《客傲》:“拔文秀於丛薈,荫弱根於庆云。” 宋 范成大 《万州西山湖亭秋荷尚盛》诗:“丛薈忽明眼,山腰灧湖光。”
《國語辭典》:傍生  拼音:páng shēng
佛教用语。佛学上指三恶道中的畜生道。也作「旁生」。
《漢語大詞典》:树簇(樹簇)
树木丛生。 唐 项斯 《李处士道院南楼》诗:“树簇孤汀眇,帆攲积浪间。” 唐 薛能 《望蜀亭》诗:“树簇烟迷 蜀 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
分類:树木丛生
《漢語大詞典》:攒柯(攢柯)
亦作“攅柯”。 丛生的枝条。 晋 左思 《吴都赋》:“攅柯挐茎,重葩殗叶。” 南朝 梁 刘孝绰 《林下映月》诗:“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唐 常沂 《禁中青松》诗:“攒柯霑圣泽,疏盖引皇风。”
分類:丛生枝条
《漢語大詞典》:苔锦(苔錦)
形容苔藓丛生,如锦绣铺地。 宋 杨万里 《野炊猿藤径树下》诗:“苔锦银枪灶,芦茸玉帐氊。” 元 马祖常 《送毛真人还山》诗:“雨洒石坛苔锦滑,日穿油幌竹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