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花斑癣(花斑癣)  拼音:huā bān xiǎn
一种由霉菌引起的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色或深褐色圆形的斑,多见于颈部、胸部和背部。
《国语辞典》:上镜头(上镜头)  拼音:shàng jìng tóu
1.在电视或电影萤幕上出现。如:「演员歌星们为增加知名度,总是尽量争取上镜头的机会。」
2.形容某些人透过摄影镜头表现出来的神情特别好看。如:「她十分上镜头,得到许多制片的青睐。」
《漢語大詞典》:峨眉宝光(峨眉寶光)
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 四川省 峨眉山 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 峨眉 ”。
《漢語大詞典》:峨眉
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 ,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华山 、 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國語辭典》:黄萎病(黃萎病)  拼音:huáng wēi bìng
一种植物疾病。由真菌之瓶菌、菌质或黄萎型病毒所引起,使叶粒体被破坏或叶绿体的形成被抑制,导致叶片出现淡黄色斑纹,并逐渐扩大,形成黄化、矮化、簇生及萎凋等现象。棉花、烟草、茄子、辣椒等常见感染。
《漢語大詞典》:黄锈病(黄銹病)
植物的一种病害。症状是叶片上和茎上出现成条的黄色斑点,病株子粒不饱满,小麦易得此病。也叫黄疸。
《漢語大詞典》:寒栗子
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方纔爬得起来,説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餶飿儿大小。”一本作“ 寒粟子 ”。
《漢語大詞典》:汗瘢
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沙汀 《减租》:“ 雷么老爷 人很瘦小,八字胡,满脸汗瘢。”
《國語辭典》:本地人  拼音:běn dì rén
居住在当地的人。如:「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开典当行盐,就冒了籍,要同本地人作姻亲。」
《漢語大詞典》:迭印
1.亦作"叠印"。
2.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不同的画面叠合地印在一起,使这些画面同时在银幕上重叠显现,用以表现剧中人的回忆、幻想;或构成并列形象,使观众产生联想。
3.电影画面上出现的字幕,也是用叠印方法制作的。
4.重叠显现。
《漢語大詞典》:癜风(癜風)
皮肤病的一种。皮肤上出现紫色或白色的斑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疬疡癜风:“癧疡是汗斑,癜风是白斑片,赤者名赤疵。”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三·茄蒂:“治癜风,用茄蒂蘸硫,附末掺之,取其散血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钱 面有癜风,状极老丑。”
《漢語大詞典》:脓疮
一种化脓性皮肤病,病原体是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或脓疱,多发生于脸、颈、四肢等部位,患者多为儿童。通称为“黄水疮”
《國語辭典》:寿斑(壽斑)  拼音:shòu bān
老年人皮肤上所出现的黑褐色斑点。
《漢語大詞典》:锯绒(鋸絨)
木材锯后,面上出现的细毛似的木丝。 鲁迅 《野草·死后》:“我又看看六面的壁,委实太毛糙,简直毫没有加过一点修刮,锯绒还是毛毿毿的。”
《漢語大詞典》:木盐(木鹽)
(1).果实名。盐麸子的别名。通志·昆虫草木二:“盐麩子曰叛奴盐……其实秋熟为穗,著粒如小豆,其上有盐如雪,可以调羹。戎人亦用此,谓之木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盐麸子﹝集解﹞引 陈藏器 曰:“ 吴 人谓之盐麩,戎人谓之木盐。”
(2).干燥时泌盐植物树叶上出现一层盐霜,可以刮取下来食用,谓之木盐。也叫树叶盐。或谓其地水气咸,凝盐生树上。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食盐:“木盐生於树。”参阅魏书·勿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