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补阙(補闕)  拼音:bǔ quē
1.填补缺漏,匡正错失。《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闇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2.职官名。唐置,掌谏讽和举荐。其中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国语辞典》:救过补阙(救过补阙)  拼音:jiù guò bǔ quē
挽救过失,弥补缺失。《晋书。卷五五。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国语辞典》:裨补阙漏(裨补阙漏)  拼音:bì bǔ quē lòu
有助于缺失的改善。如:「公司员工以后若能凡事先协调沟通,做好准备工作,必能裨补阙漏。」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
《漢語大詞典》: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例如: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明史·孙磐传
《國語辭典》:拾遗补阙(拾遺補闕)  拼音:shí yí bǔ quē
弥补疏漏、匡正过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清史稿。卷四二一。李菡传》:「夫献可替否,宰相之责也;拾遗补阙,谏官之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