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竹马(竹馬)  拼音:zhú mǎ
1.一种童玩。多以竹竿制成,充作马骑。《后汉书。卷三一。郭伋传》:「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2.一种戏剧道具。以小竹竿象徵马。《宋元戏文辑佚。耿文选》:「士女竹马儿使军器,十人斋郎甚脸嘴。」
《漢語大詞典》:骑竹马(騎竹馬)
古时儿童常相与骑竹马为戏,后因用作咏儿童生活与友谊的典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公 语诸人曰:‘少时与 渊源 共骑竹马。’” 唐 白居易 《喜入新年自咏》:“ 大历 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 会昌 春。” 前蜀 韦庄 《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诗:“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亦省作“ 骑竹 ”。 唐 杜甫 《清明》之一:“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与两从兄,自鬭草骑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尝一语失敬爱之度。”
《分类字锦》:竹马道迎(竹马道迎)
后汉书郭伋传建武十一年调伋为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当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分类:郡守
《漢語大詞典》:竹马灯(竹馬燈)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國語辭典》:竹马之好(竹馬之好)  拼音:zhú mǎ zhī hǎo
比喻幼年时的友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分類:儿童交谊
《漢語大詞典》:竹马之交(竹馬之交)
见“ 竹马之友 ”。
《國語辭典》:竹马之友(竹馬之友)  拼音:zhú mǎ zhī yǒu
比喻幼年时的朋友。如:「他们两个是竹马之友,没想到后来竟反目成仇。」
《國語辭典》:竹马之友(竹馬之友)  拼音:zhú mǎ zhī yǒu
比喻幼年时的朋友。如:「他们两个是竹马之友,没想到后来竟反目成仇。」
《漢語大詞典》:竹马子(竹馬子)
即竹马灯。 端木蕻良 《“跑竹马会”小释》:“‘跑竹马会’ 北京 也称为‘竹马子’。马用竹片、竹棍儿编扎成胎,外面用纸糊成硬壳,分为前半截、后半截,拴在跑竹马人的腰上。”参见“ 竹马灯 ”。
《漢語大詞典》:竹马灯(竹馬燈)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漢語大詞典》:踏竹马(踏竹馬)
一种儿童游戏。把竹竿当马骑着玩。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一个撮着那布裙踏竹马,一个舒着那臁肕跳灰驴。”
《漢語大詞典》:儿童竹马(兒童竹馬)
后汉书·郭伋传载: 郭伋 任 并州 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千村转岁华,愚父老香盆,儿童竹马。”
《國語辭典》:青梅竹马(青梅竹馬)  拼音:qīng méi zhú mǎ
竹马,前端装上木制马头的竹竿,小孩夹在胯下当成马骑。「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的结伴嬉戏。语本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指从小相识的伴侣。如:「他们两个是青梅竹马,感情非常好。」
《國語辭典》:跑竹马(跑竹馬)  拼音:pǎo zhú mǎ
一种民间歌舞。舞者站在用竹、布扎成的马(或驴)中,与搭档表演的舞者边歌边舞,穿插各种技艺,气氛热闹欢快,在现今民俗节庆中亦常见。也称为「跑马灯」、「马灯调」、「竹马灯」。
《漢語大詞典》:鸠车竹马(鳩車竹馬)
鸠车、竹马为儿童的两种玩具。借指童年。 清 曹寅 《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之二:“鳩车竹马曾经处,鮐背庞眉识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