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音讯(音訊)  拼音:yīn xùn
1.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再三叹息,仍旧装束好了,主仆取程前行。此后不闻十一娘音讯,已是十馀年。」
2.指符号刺激,包括音波、手势、文字、图像、动作、语言等含有意义的讯号。
分類:音讯音信
《漢語大詞典》:杳无音讯(杳無音訊)
见“ 杳无音信 ”。
《國語辭典》:杳无音信(杳無音信)  拼音:yǎo wú yīn xìn
没有任何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自你三口儿去后,一十五年,杳无音信。」《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禀帖进去之后,约有半个多月,杳无音信。」也作「杳无信息」、「音信杳然」、「音信杳无」。
分類:消息
《漢語大詞典》:渺无音讯(渺無音訊)
见“ 渺无音信 ”。
《漢語大詞典》:渺无音信(渺無音信)
毫无消息。 巴金 《发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评剧 《秦香莲》第一场:“三年前有一 陈世美 进京赶考,至今渺无音信,老伯你知道此人么?”亦作“ 渺无音讯 ”。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新任务》:“太阳下了山,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炮弹还是渺无音讯。”
分類:毫无消息
《國語辭典》:音信  拼音:yīn xìn
音讯、消息。南朝梁。沈约 襄阳蹋铜蹄歌三首之一:「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也作「音息」。
《國語辭典》:音问(音問)  拼音:yīn wèn
音信。晋。陶渊明〈赠长沙公〉诗:「款襟或辽,音问其先。」《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友与我相别二十年,不通音问;他今做官适意,可喜!可喜!」
《國語辭典》:音徽  拼音:yīn huī
美音、德音。《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之涕之无从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年积愈远,音徽如旦。」
《漢語大詞典》:雁鸿(雁鴻)
指音讯,书信。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绐误》:“只怕豺狼纷扰路途间,雁鸿怕不到家乡。”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音讯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雁音
犹音讯。 宋 林景熙 《答柴主簿》诗之一:“铜槃消息无人问,寂寞西楼待雁音。”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音讯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风音
1.风声。 唐 孟郊 《寒溪》诗:“冰齿相磨嚙,风音酸鐸铃。” 唐 皎然 《奉酬袁使君送陆灞却回期道寺院》诗:“高歌风音表,放舟月色间。”
2.音讯。 宋 范仲淹 《与蔡钦圣殿丞书》:“渐远风音,黯黯为恋。”《闻见前录》卷十引 宋 吕献可 诗:“冥冥鸿羽在云天,邈阻风音已廿年。”亦指书信。 宋 范仲淹 《过长安醉别资政郑侍郎》诗:“故素几云在,风音莫猒频。”
《漢語大詞典》:素音
犹音讯。 唐 皎然 《晚冬废溪东寺怀李司直纵》诗:“安得西归云,因之传素音。”
分類:音讯
《國語辭典》:丁宁(丁寧)  拼音:dīng níng
嘱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也作「叮咛」。
《國語辭典》:音书(音書)  拼音:yīn shū
1.书信、消息。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宋。欧阳修〈蝶恋花。腊雪初消梅蕊绽〉词:「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2.关于音韵学的书籍,统称为「音书」。
分類:音讯书信
《國語辭典》:闻风(聞風)  拼音:wén fēng
听到风声或消息。如:「百货公司的赠奖活动才一展开,即有大批的会员闻风前来。」
《國語辭典》:声气(聲氣)  拼音:shēng qì
1.声音和气息。《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用以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合。
2.声音、言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生来在父母身边,如珠似玉,何曾听得这般声气?」《红楼梦》第六四回:「这好一会我们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
《國語辭典》:通问(通問)  拼音:tōng wèn
1.互相往来访问。《礼记。曲礼上》:「嫂叔不通问。」《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于此耳。」
2.互通音讯。《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董家宗族寥落,更鲜血气人,无敢向圜扉通问者。」《佩文韵府。卷七二。问韵》:「别来南北不通问,夜梦玉树春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