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问(通問)
(1).互相问候。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嫂叔不通问。”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凡巾櫛椸架及男女授受通问婚葬,悉有规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尝擕一童子,自亲串家通问,归已薄暮矣。”
(2).互通音讯。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诗之二:“闻道 秦 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元 杨维桢 《红酒歌》:“别来南北不通问,夜梦玉树春风前。”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朝鲜讲求武备疏》:“从前 李裕元 以该国边事,与臣通问,每附土仪数种。”
《漢語大詞典》:通信
(1).互通音信。晋书·王澄传:“因下牀而谓 澄 曰:‘何与 杜弢 通信?’” 唐 李德裕 《代刘沔与回鹘宰相书意》:“又恐 回鶻 与 吐蕃 通信,已令兵马把断 三河口 道路。”
(2).通报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 裴僕射 家拣定了做亲日期,叫媒人到 张尚书 家来通信。”《九命奇冤》第十八回:“哪一个不受过侄老爹大恩,谁还去通信呢?”今指用电讯设备或用书信传递消息,反映情况。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五三回:“ 华福 又奏明请颁一种密电本,以便秘密通信。”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以后我们可以常通信的。”《人民日报》1982.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3).报道消息的文章。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我现在要说的,不过那通信里的必须指出的几点。” 徐铸成 《报海旧闻》十六:“《大公报》先后刊登农村调查通信、旅行通信、旅行写生以及由 长江同志 主持的战地通信。”
《漢語大詞典》:牙旷(牙曠)
(1). 伯牙 和 师旷 的并称。二人皆 春秋 时著名音乐高手。 汉 班固 《答宾戏》:“若乃 牙 旷 清耳於管絃, 离娄 眇目於毫分。”
(2).泛指精通音乐的人。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 班 匠 不我顾, 牙 旷 不我録。” 唐 白居易 《法曲歌》:“愿求 牙 旷 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安得 牙 旷 手,提耳发其聪。”
《漢語大詞典》:闻问(聞問)
(1).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 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 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 ,久不闻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 、 明卿 、 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
(2).音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
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 颜师古 注:“无善声。”
《漢語大詞典》:通音
传达消息,互通音讯。 郑观应 《易言·论公法》:“近百年来,轮船驶于重洋,火车驰于陆路,而电线遥接于数万里外,顷刻通音。”
《漢語大詞典》:弦朔
(1).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日(弦日)和初一日(朔日)。黄庭遁甲缘身经·心藏图:“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
(2).指岁月。 明 袁宏道 《德州舟中清明》诗:“俯仰一小笼,焉知弦朔易。空里跃红粧,始觉清明至。”
(3).喻彼此间隔,难通音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三八》:“音信阔弦朔,方悟千里遥,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
《漢語大詞典》:绝问(絶問)
不通音问。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 赵曄 ﹞诣 杜抚 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
《漢語大詞典》:盗香(盜香)
晋 贾充 之女悦其父之属吏 韩寿 ,因婢潜通音好,复盗 武帝 赐其父之 西域 奇香赠之。见晋书·贾充传。后因谓男女私通为“盗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济南 宋 青雷 言,其乡民家一少年,与邻女相悦,时相窥也,久而微露盗香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