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遁迹(遁跡)  拼音:dùn jī
隐避行踪,不为人所知。指隐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
《国语辞典》:遁迹山林(遁迹山林)  拼音:dùn jī shān lín
逃逸到山林。如:「他遁迹山林过著隐居的生活。」
分类:逃逸山林
《漢語大詞典》:遁迹藏名(遁跡藏名)
犹言隐居不出。《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功成辞赏,遁跡藏名。”
分類:隐居不出
《漢語大詞典》:遁迹方外(遁跡方外)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清 顾文彬 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餘如 惟信 、 王忱 、 金愷 、 秦衡 、 陆敍 ,类皆 元 季遗民,或逃名宇内,或遁跡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漢語大詞典》:遁迹黄冠(遁跡黄冠)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刘半农 《奉答王敬轩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 日本 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漢語大詞典》:遁迹空门(遁迹空門)
见“ 遁入空门 ”。
《國語辭典》:遁入空门(遁入空門)  拼音:dùn rù kōng mén
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如:「他不再留恋富贵,决定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漢語大詞典》:遁迹匿影(遁跡匿影)
谓隐藏踪迹和身形。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衂则退然沮丧,遁跡匿影唯恐不密。”
《國語辭典》:遁迹潜形(遁跡潛形)  拼音:dùn jī qián xíng
隐藏行迹和形体。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一出:「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剪蔓除根才事稳。」
《漢語大詞典》:遁迹桑门(遁跡桑門)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清 钮琇 觚賸·树怪:“ 石涛 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门,结茅於 徽 之 黄山 。”
《國語辭典》:遁迹销声(遁跡銷聲)  拼音:dùn jī xiāo shēng
隐藏行踪,不公开出现。如:「为避免媒体的不断追踪探索,他遁迹销声了好一阵子。」
分類:隐居不出
《漢語大詞典》:窜迹(竄跡)
遁迹;隐迹。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翳 遂隐居窜跡,终于家。”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次第教单进,宫商乃异宜。凡音皆窜跡,至艺始呈奇。”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柴 归县,不喜执役。遂窜跡 西蜀 ,游 荆渚 。”
分類:遁迹隐迹
《漢語大詞典》:逸迹(逸蹟)
亦作“ 逸跡 ”。亦作“ 逸蹟 ”。
(1).犹遁迹。指隐居。 汉 王粲 《七释》:“是以栖林隐谷之夫,逸迹放言之士,鉴乎有道,贫贱是耻。” 唐 皮日休 《七爱诗·卢徵君鸿》:“高名无阶级,逸迹絶涯涘。”
(2).指骏马的快步。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顿云禽於千仞,骋逸迹以追风。”
(3).高超的书艺作品。 南朝 梁武帝 《观锺繇书法十二意》:“世之学者宗二 王 、 元常 逸迹,曾不睥睨。”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跡於篆籀。” 唐 窦暨 《述书赋上》:“达士逸蹟,乃推 无奕 ,毫翰云为,任兴所适。” 唐 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序:“某年中, 廉 帅上闻,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
(4).遗踪;逸事。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
《漢語大詞典》:忍形
犹遁迹。 章炳麟 《高先生传》:“视两 汉 诸经师,坚苦忍形,遯世而不闷者,终莫能逮。”
分類:遁迹
《漢語大詞典》:蜕迹(蜕跡)
遁迹隐去。 金 段成己 《跋三堂王自写真》诗:“翛然蜕跡乘风去,一笑相逢喜拍肩。”
分類:遁迹
《漢語大詞典》:挂帻(挂幘)
亦作“掛幘”。 悬挂巾子。意谓遁迹归隐。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引》:“今方依名山以扬其声,将掛幘於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