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知觉(知覺)  拼音:zhī jué
1.知道、察觉。《西游记》第三九回:「但恐官家有人知觉,泄漏我的事机,反为不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休使他知觉逃走了,不好回文。」
2.感官接受外界讯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组织,并参照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而获得对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过视网膜接收到「蘋果」的视觉刺激,经由视觉处理而得到「蘋果」的立体形状与颜色,并参照过去的相关经验而辨识出「蘋果」。
《国语辞典》:神鬼不测(神鬼不测)  拼音:shén guǐ bù cè
鬼神都无法预知、测度。形容极隐密奇异,无法预料。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贤士展神鬼不测之机,兴一旅之师,辅佐公子,以成大事。」也作「神鬼莫测」、「神鬼难测」。
《国语辞典》:神鬼不觉(神鬼不觉)  拼音:shén guǐ bù jué
形容极秘密,连鬼神都无法察觉。《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也作「神鬼不知」。
《国语辞典》:神鬼不知  拼音:shén guǐ bù zhī
形容极秘密,连鬼神都无法察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幼谦仍旧上山茶树,蹑竹梯而下,随后蜚英登墙,就抽了竹梯起来,真个神鬼不知。」也作「神鬼不觉」。
《国语辞典》:神鬼难测(神鬼难测)  拼音:shén guǐ nán cè
鬼神都无法预知、测度。形容极隐密奇异,无法预料。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将军,这龙韬虎略,神鬼难测。今日见了主公,定然封官赐赏也。」也作「神鬼不测」、「神鬼莫测」。
《国语辞典》:挥之不去(挥之不去)  拼音:huī zhī bù qù
不管怎么驱赶都无法去除。《豆棚闲话》第一○则:「更有一班却是浪里浮萍,粪里臭蛆相似,立便一堆,坐便一块,不招而来,挥之不去,叫做老白赏。」清。徐珂《清稗类钞。义侠类。纪文达勖奴师犬之义》:「纪文达公昀戍乌鲁木齐,畜数犬。乾隆辛卯,赐环东归,一黑犬曰四儿,恋恋随行,挥之不去,遂偕至京师。」引申为受到事物的纠缠、干扰而无法安宁。如:「车祸的痛苦回忆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国语辞典》:九牛拉不转(九牛拉不转)  拼音:jiǔ niú lā bù zhuàn
比喻意志极为坚决,任何人都无法动摇。《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国语辞典》:针饵莫减(针饵莫减)  拼音:zhēn ěr mò jiǎn
针灸服药都无法减轻病情。唐。沈既济《任氏传》:「初,任氏加宠奴以病,针饵莫减。」
《国语辞典》:终天抱恨(终天抱恨)  拼音:zhōng tiān bào hèn
心里怀著憾恨,至死都无法释怀。《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八。玉玦记。自经反魂》:「只怕从前玉玦无凭,真成薄命,也落得个不亏名行,泪盈盈,料此身终天抱恨幽冥。」也作「抱恨终天」。
《国语辞典》:终天之恨(终天之恨)  拼音:zhōng tiān zhī hèn
到死都无法消除的憾恨。指遗恨无穷。明。王绅〈滇南恸哭记〉:「因忍死备记于简,以志不忘终天之恨,使后世子孙有以知其荼毒。」《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既亲家得了重病,姐夫就该昼夜兼行,万一尚得相见,免得终天之恨。」
《国语辞典》:一夜无眠(一夜无眠)  拼音:yī yè wú mián
整晚都无法成眠。《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举子一夜无眠,叹道:『天下有这等大力的人,早是不曾与他交手,不然性命休矣!』」《红楼梦》第二五回:「吓醒过来,方知是梦,因此翻来复去,一夜无眠。」
分类:都无
《國語辭典》:自欺欺人  拼音:zì qī qī rén
不但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传六章》:「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此刻做官的那一个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故智?」也作「欺人自欺」。
《漢語大詞典》:非晶体
外形和内部原子排列都无定形的固体,如玻璃、松香、沥青、电木。有的物质既可以是晶体又可以是非晶体,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化的石英是非晶体。
《国语辞典》:刀枪不入(刀枪不入)  拼音:dāo qiāng bù rù
形容非常强壮坚固,连刀枪都无法损伤。如:「这个厂牌的玻璃,号称刀枪不入,不禁让人想起《韩非子》中的矛盾寓言。」
《國語辭典》:宠辱不惊(寵辱不驚)  拼音:chǒng rù bù jīng
得宠或受辱皆不动心。指将得失置之度外。《新唐书。卷一○六。卢承庆传》:「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也作「宠辱无惊」。
《國語辭典》:宠辱若惊(寵辱若驚)  拼音:chǒng rù ruò jīng
得宠或受辱皆感到惊惶。语出《老子》第一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形容患得患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