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情(遺情)
(1).留下情思。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2).无情;无动于衷。 晋 陆机 《赠潘尼》诗:“遗情市朝,永志丘园。”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遗情拾尘物,贞观丘壑美。” 明 张居正 《与司成马孟河书》:“公遗情缨袚,结意烟霞,蝉脱於秽,素心独往。”
(3).指对世事无动于衷,遗弃世情。 明 汤显祖 《寄袁小修》:“古来英桀不欲委化遗情,而争长生久视者,亦各其悲苦所至。”
(4).指遗漏未及的情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诗中难者,莫过於情诗,然乐府尤盛於 元 ,千万人口中咀嚼,外无遗景,内无遗情,虽有作者,罕得新意。”
《漢語大詞典》:宠辱不惊(寵辱不驚)
受宠受辱都无动于衷。谓将得失置于度外。新唐书·卢承庆传:“ 承庆 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 承庆 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 承庆 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参见“ 宠辱若惊 ”。
《漢語大詞典》:宠辱若惊(寵辱若驚)
谓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张舜徽 疏证:“古之陈君道者,谓人主宜卑弱自处,故恒以居下为言。既云爱居下矣,故得之若惊,谓惊喜也;失之若惊,谓惊恐。”
《漢語大詞典》:无动于衷(無動於衷)
见“ 无动於中 ”。
分類:无动于衷
《漢語大詞典》:无动于中(無動於中)
指意念专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后亦指内心毫无触动,对事情毫不在意。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宋 朱熹 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於其中也。” 清 方苞 《修复双峰书院记》:“尝叹 五季 縉绅之士,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於中。”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中。”亦作“ 无动於衷 ”。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么多的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漢語大詞典》:风吹马耳(風吹馬耳)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克非 《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漢語大詞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絶世,无人谁与为容。説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亦作“ 马耳春风 ”。 金 元好问 《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亦省作“ 马耳风 ”。 宋 陆游 《衰病》:“仕宦螘窠梦,功名马耳风。” 清 钱谦益 《送于锵秀才南归》诗:“我生有命可自断,世事岂异马耳风。”
《漢語大詞典》:东风射马耳(東風射馬耳)
东风吹过马耳边。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亦作“ 东风吹马耳 ”。《廿载繁华梦》第四十回:“我当初劝諫你多少来,你就当东风吹马耳,反被旁人説我是苛待侍妾的,今日你可省得了。”亦作“ 东风过耳 ”。 清 容闳 《西学东渐记》:“学生在 美国 ……絶无敬师之礼,对於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漢語大詞典》:冷酷无情
不顾他人的感情或利益的,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例如:这样的冷酷无情,竟然对她的困难处境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