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有道  拼音:yǒu dào
1.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礼记。礼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汉。张衡〈西京赋〉:「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2.有学问道德。《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3.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金瓶梅》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
4.汉代举士科目之一。《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5.合理。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
6.书函中常用作对人的敬称。
《國語辭典》:地望  拼音:dì wàng
地位与名望。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诗:「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
《漢語大詞典》:注拟(注擬)
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宋 代选举因袭此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旧唐书·刘祥道传:“时选人渐众, 林甫 奏请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甚以为便。”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今吏部按格注拟,或特命为堂差,赢数千里,至终始坐学不敢离局。”
《國語辭典》:民政  拼音:mín zhèng
地方人民的政事。《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戊申,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漢語大詞典》:吏曹
(1).官署名。 东汉 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 魏 晋 以后改称吏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2).泛指官吏。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
《分类字锦》:特举(特举)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劄子取吏部所选之士高第者以次使试守满再岁或三岁选择以为州属及县令丞即有秀才异等皆以名闻不拘此例如此者谓之特举
分类:选举
《国语辞典》:列名  拼音:liè míng
将名字依次列出。如:「主任将所有前来应徵的人员列名造册。」《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
《分类字锦》:圣书(圣书)
唐书选举志开元十八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作循资格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限年蹑级不得踰越于是久淹不收者皆便之谓之圣书
分类:选举
《國語辭典》:预选(預選)  拼音:yù xuǎn
在决选前预先选拔。
《國語辭典》:选事(選事)  拼音:xuǎn shì
1.铨选职官的工作。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古之造士,选事考言。」《新唐书。卷九○。刘政会传》:「崇望又以员外郎主南曹,选事清办。」
2.自愿挑起某项工作之责任。引申为多事。《国语。鲁语上》:「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
《分类字锦》:特招
汉书武帝纪元狩六年诏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注士有殊才异行当特招者任在使者分别之
分类:选举
《漢語大詞典》:常选(常選)
(1).指素常选拔的精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驃骑,驃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絶也。” 司马贞 索隐:“谓驃骑常选择取精兵。”
(2).古代定期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 ,勿限年次。”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元史·张珪传:“近侍不得巧词復奏,不该常调之人亦不得滥入常选。”
《國語辭典》:人权(人權)  拼音:rén quán
1.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权利,也称「天赋人权」。
2.人民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自由、人身安全、工作、受教育、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财产等权利。
《分类字锦》:部注
宋史选举志绍兴二年吕颐浩言近世堂除多侵部注士人失职宜仿祖宗故事外自监司郡守及旧格堂除通判内自察官省郎以上馆职书局编修官外馀阙并寺监丞法寺官六院等武臣自准备将领正副将以上其部将巡尉指使以下并归部注从之
分类:部注选举
《國語辭典》:选拔(選拔)  拼音:xuǎn bá
挑选优秀的人才。如:「选拔模范学生。」《旧唐书。卷一五九。崔群传》:「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红楼梦》第二三回:「贾政命人各处选拔精工名匠,大观园磨石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