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蚤虱
亦作“ 蚤蝨 ”。
(1).跳蚤和虱子。亦泛指小害虫。 汉 王充 论衡·变动:“人在天地之间,犹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螻蚁之在穴隙之中。”汉书·王莽传中:“以 新 室之威而吞 胡 虏,无异口中蚤蝨。”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吾闻大丈夫之自得而外物者,其於庸人也,盖逼迫不获已而与之形接,虽以千计,犹蚤虱之积乎衣,而赘疣之攒乎体也。”
(2).比喻卑微而令人厌恶者。韩非子·说林上:“太宰曰:‘吾已见 孔子 ,则视子犹蚤蝨之细者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兄只要看我的后记,便知道 上海 文坛情形,多么讨厌,虽然只不过是些蚤虱之流,但给叮了总得搔搔,这就够费工夫了。”
《漢語大詞典》:蚁虱(蟻蝨)
亦作“ 蚁虱 ”。亦作“螘蝨”。 蚂蚁和虱子。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譬犹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閒;耳能闻雷霆,而不能识螘蝨之音也。”《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填沟塞堑总嬋妍,蚁虱微躯幸瓦全。”
分類:蚂蚁虱子
《漢語大詞典》:豕虱
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蹏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漢語大詞典》:沙虱(沙蝨)
亦作“ 沙蝨 ”。
(1).一种细小而极毒的虱子。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有沙蝨,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唯烈日草燥时,差稀耳。其大如毛髮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山魈邪乱逼,沙虱毒潜婴。”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沙虱:“ 潭 、 袁 、 处 、 吉 等州有沙虱,即毒蛇鳞中虱也。细不可见。夏月,蛇为虱所苦,倒掛身於江滩急流处,水刷其虱;或卧沙中,碾虱入沙。行人中之,所咬处如针孔粟粒。四面有五色文,即其毒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沙虱:“按 郭义恭 《广志》云:沙虱在水中,色赤,大不过蟣,入人皮中杀人。”
(2).石蚕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石蚕
《漢語大詞典》:虱心
亦作“蝨心”。虱子的心脏。语出列子·汤问:“ 昌 以氂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絶。” 张湛 注:“以彊弓劲矢射虱之心,言其用手之妙也。”后以“虱心”喻极小的箭靶中心。 宋 刘克庄 《观射》诗:“各自分牛臠,何曾贯虱心。”
《國語辭典》:狗虱(狗蝨)  拼音:gǒu shī
动物名。一种昆虫,属有吻类。状如芝麻,寄生狗体,吸其血液。
《漢語大詞典》:虱虮
同“蝨虮”。虱子和虱卵。泛指微小的生物。 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不知开府爪牙威,杀人如同虱蟣。”
《國語辭典》:头虱(頭蝨)  拼音:tóu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寄生于人及猿的头部,产卵于毛发,幼虫、成虫均吸食人血,且能传播斑疹、伤寒等疾病。
《漢語大詞典》:鹏虱(鵬蝨)
大鹏与虱子。比喻大小悬殊之二物。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二:“况将鹏蝨校,数又百与十。”
《漢語大詞典》:虱虫
同“蝨虫”。即虱子。 杨朔 《昨日的临汾》:“ 张慕陶 是被捕了,可是小一点的 汉 奸仍然像是寄生在人体上的虱虫,无耻地蠕动着。”参见“ 蝨子 ”。
分類:虱子
《國語辭典》:虱子(蝨子)  拼音:shī zi
一种常寄生在人或牲畜身体上的小昆虫。吸食血液,是传染病的病媒。参见「虱」条。
《漢語大詞典》:羽虱
加害家禽的一种虱子(Menopon属)
通常为害家禽的一种咬虱(Menopon gallinae)
《國語辭典》:体虱(體蝨)  拼音:tǐ shī
一种虱子。为寄生在人的衣物,被褥上来吸取人体血液的体外寄生虫。特徵为无体翅、椭圆形、六对脚、腹部肥大、口突出适于吸收,繁殖力强,为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
《国语辞典》:扪虱而言(扪虱而言)  拼音:mén shī ér yán
一面捻著身上的虱子,一面侃侃而谈。语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桓温入关,(王)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形容人态度从容不迫,旁若无人。也作「扪虱而谈」。
《国语辞典》:虱处头而黑(虱处头而黑)  拼音:shī chù tóu ér hēi
虱子原本是白色,长在人的头发里就变成黑色。比喻随周遭环境而变化。三国魏。嵇康〈养生论〉:「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
《国语辞典》:马虱(马虱)  拼音:mǎ shī
动物名。昆虫纲节肢动物门。寄生于马身上的虱子。会吸食大量马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