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连营(連營)
(1).扎营相连。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帝闻 备 兵东下,与 权 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餘里。”北史·宇文护传:“ 护 连营渐进,屯军 弘农 。”
(2).指连绵不绝的营寨。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诗:“ 函谷 絶飞鸟, 武关 护连营。” 清 王省山 《秣陵纪事》诗:“沿江数十里,连营高垒起。”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强也。”
《漢語大詞典》:营头(營頭)
营盘;营寨。《说岳全传》第三八回:“军士报説:‘前面有四五千人马扎住营盘,不知是何处兵马,特来报知。’ 牛皋 吩咐也扎住了营头,差人探听。”
(1). 清 代的低级武官。《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你们带来的营头,还有砲船那些统领、帮带、哨官、什长、那一个不是颜色顶子?”
(2).星名。后汉书·天文志上:“昼有云气如坏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堕,其下覆军,流血三千里。’” 刘昭 注引《袁山松书》:“怪星昼行,名曰营头,行振大诛也。”新唐书·天文志二:“ 孙儒 攻 杨行密 于 宣州 ,有黑云如山,渐下,坠于 儒 营上,状如破屋,占曰:‘营头星也。’” 清 顾炎武 《春半》诗:“ 洪州 七月围,粮尽力亦殫;营头堕军中,旗纛沉江干。”
《漢語大詞典》:营落(營落)
营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史·朱亮祖传:“ 李文忠 破 李伯昇 於 新城 , 亮祖 乘胜燔其营落数十。”
分類:营寨
《漢語大詞典》:垒栅(壘栅)
营寨。南史·柳元景传:“至 芜湖 , 元景 大喜,倍道兼行至 新亭 ,依山建垒栅,东西据险。”
分類:营寨
《漢語大詞典》:屯砦
犹营寨。三国志·吴志·朱异传:“ 魏庐江 太守 文钦 营住 六安 ,多设屯砦,置诸道要。”
分類:营寨
《漢語大詞典》:柴营(柴營)
营寨。六韬·军用:“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羽 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南齐书·高帝纪上:“ 薛健 退屯 下桃城 ,立柴营。”
分類:营寨
《國語辭典》:山头(山頭)  拼音:shān tóu
1.山巅、山顶。《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司马懿引败兵奋死突出重围,占住了山头。」《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老虎到吓了一跳,连忙转身,几跳跳过前面一座山头,跌在一个涧沟里。」
2.墙壁。《西游记》第二三回:「两山头挂著四季吊屏。」
3.墓地、坟地。以坟冢常在山上而得名。《金瓶梅》第一四回:「那日也教吴月娘办了一桌席,与他山头祭奠。」
《國語辭典》:山寨  拼音:shān zhài
1.山林中筑设防守工事的山庄。《元史。卷一○。世祖本纪七》:「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
2.绿林好汉在山中的营寨。《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只因山寨中多事不便,日前曾分付孩儿们,凡遇苏州客商,不可轻杀。」
《漢語大詞典》:营屯(營屯)
(1).驻军营寨;驻防军。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九年:“於是 纵 诸营屯望风相次奔溃。” 宋 马令 《南唐书·嗣主传》:“妖贼 张遇贤 聚众十餘万陷 虔州 诸县……命 洪州 营屯都虞候 严思礼 、通事舍人 边镐 讨贼。”
(2).指屯田的兵士或农民。 陈衍 元诗纪事·段明:“ 大理 乃 唐 交绥之外国, 善阐 实 宋 斧画之餘邦,地莫能酬中国之郡邑,民莫能列中国之营屯。”
(3).屯田。 宋 曾巩 《李义内殿崇班制》:“虞度营屯之事,积纍岁月之勤。”文献通考·田赋七:“ 长城 左右营屯,岁收稻粟数十万石。”参见“ 营田 ”。
《國語辭典》:营田(營田)  拼音:yíng tián
1.经营农事。《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俭传》:「大教民营田,收谷数十万斛。」
2.公家集聚流民,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屯田》:「营田者,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
3.屯田的田地。《新唐书。卷一四三。薛珏传》:「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史得专达。」
《漢語大詞典》:虎落
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汉书·晁错传》:“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颜师古 注:“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 王先谦 补注:“於内城、小城之中间,以虎落周绕之,故曰中周虎落也。” 唐 皎然 《从军行》之五:“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眼看虎落环甌脱,心冀 燕 讎復 望诸 。”
《國語辭典》:安营(安營)  拼音:ān yíng
驻兵扎营。如:「为了此次演习,部队正寻觅合适的安营地点」。《元曲选。马陵道。第三折》:「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四下安营,八下里札寨,兵打你城池,马践你山川。」
《漢語大詞典》:夹寨(夾寨)
(1).隔河相对、互为犄角的营寨。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 晋 已尽有 河 北,以铁索断 德胜口 ,筑 河 南、北为两城,号‘夹寨’。”
(2).指环绕敌城建立的壁垒。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思安 将 河北 兵西上,至 潞州 城下,更筑重城,内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谓之夹寨。”
《漢語大詞典》:营栅(營栅)
军营外围的栅栏。亦指营寨。旧五代史·唐书·周德威传:“贼倍道而来,未成营垒,我营栅已固,守备有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恐虏知其营栅之处,每夜二更,輒令军士灭私火。” 宋 曾巩 《杂识》之二:“其野宿皆成营栅。 青 所居四面陈彀弓弩,皆数重,所将精鋭,列布左右,守卫甚严。”
《國語辭典》:司马门(司馬門)  拼音:sī mǎ mén
王宫的外门。因司马主武事,宫门有士兵守卫,故称为「司马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國語辭典》:拔寨  拼音:bá zhài
拔营撤兵。《三国演义》第一○回:「马腾、韩遂见军粮已尽,内应又泄,只得拔寨退军。」《西游记》第六回:「这下面四大天王与李天王诸神,俱收兵拔寨,近前向小圣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