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哗(無譁)
不要喧闹;肃静无声。书·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譁,予誓告汝!’” 孔颖达 疏:“听我告汝,无得喧譁。”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 金 元好问 《示程孙》诗之三:“吾母 河南君 ,闺门静无譁。”
《漢語大詞典》:鸣梢(鳴梢)
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宋 苏舜钦 《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时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之故》诗:“赤案波光卷,鸣梢电尾回。”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月淡星稀, 建章宫 里千门晓。御炉烟裊,隐隐鸣梢杳。”参见“ 鸣鞭 ”。
《國語辭典》:鸣鞭(鳴鞭)  拼音:míng biān
1.挥鞭。唐。储光羲 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唐。刘长卿 少年行:「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2.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振动时能发声。《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明史。卷五三。礼志七》:「又凡早朝,御华盖殿,文武官于鹿顶外东西立,鸣鞭,以次行礼讫。」也称为「静鞭」。
《漢語大詞典》:击鞭(擊鞭)
挥动静鞭,发出响声,使人肃静。静鞭,皇帝的仪仗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驾近,则列横门,十餘人击鞭,驾后有曲柄小红绣伞,亦殿侍执之於马上。”
《國語辭典》:醒木  拼音:xǐng mù
说书人遇精彩紧要处,为使人注意而用来击桌的小木块。也称为「醒睡」。
《漢語大詞典》:惊肃(驚肅)
因震惊而肃静。后汉书·独行传·李充:“﹝ 充 ﹞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
分類:震惊肃静
《國語辭典》:净鞭(淨鞭)  拼音:jìng biān
一种旧日朝会的仪仗。用绸缠绕编成的软鞭,鞭稍涂蜡,挥打时发出阵阵响声,使人肃静。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净鞭三下响,没揣地半张鸾驾从天降,举首彷佛见君王。」《水浒传》第一回:「凤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也称为「鸣鞭」、「静鞭」。
《漢語大詞典》:怗怗竦竦
恭敬肃静貌。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序:“由我而下,联为五言以美之。诸生怗怗竦竦,各尽词以献公。”
分類:恭敬肃静
《國語辭典》:压静(壓靜)  拼音:yā jìng
禁止别人喧嚣的话。即肃静、安静。《镜花缘》第八三回:「列位压静,听在下且把此书的两句题纲念来。」
分類:安静肃静
《国语辞典》:卧鼓偃旗(卧鼓偃旗)  拼音:wò gǔ yǎn qí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周书。卷一八。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也作「偃旗息鼓」。
《国语辞典》:卧旗息鼓(卧旗息鼓)  拼音:wò qí xí gǔ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也作「偃旗息鼓」。
《漢語大詞典》:卷甲衔枚(卷甲銜枚)
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北史·隋纪下:“其外轻齎游闕,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漢語大詞典》:静营炮(静營炮)
指主帅升帐时所放的炮,以令肃静。《水浒传》第一○九回:“放炮、鸣金鼓、升旗,随放静营炮,各营哨头目,挨次至帐下,齐立肃静,听施号令。”
分類:主帅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