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身  拼音:yī shēn
1.一人。如:「孑然一身」。
2.一身之长度。《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3.全身。《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红楼梦》第三一回:「一交栽在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
4.衣服一套。《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说罢进去更衣,停了好一会才走出来,却换了一身时髦的装束。」也作「一身儿」。
5.独子单传。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國語辭典》:通身  拼音:tōng shēn
1.全身。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著那厮通身酥,遍体麻。」
2.全部。《金瓶梅》第一六回:「且待二月间兴工动土,连你这边一所,通身打开,与那边花园取齐。」
分類:全身浑身
《國語辭典》:周身  拼音:zhōu shēn
1.保全自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魏书。卷四八。高允传》:「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2.满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麟皴,班驳如古松。」
《國語辭典》:通体(通體)  拼音:tōng tǐ
1.全身。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2.事物的全部,整体。宋。欧阳修 渔家傲。九日欢游无限好词:「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3.合为一体。《淮南子。本经》:「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4.全篇文辞的体裁。《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國語辭典》:沿身  拼音:yán shēn
周身、全身。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有甚么呢?那里有那板箱竖匮来!沿身打沿身,身上的衣裳,肚里的乾粮。」
《國語辭典》:火龙(火龍)  拼音:huǒ lóng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形容燃烧的烈火。宋。梅尧臣〈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國語辭典》:遍体(遍體)  拼音:biàn tǐ
全身。如:「他不小心滑落山谷,虽然伤痕遍体,所幸并无大碍。」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著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红楼梦》第四七回:「待要扎挣起来,无奈遍体疼痛难禁。」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國語辭典》:冷颤(冷顫)  拼音:lěng zhàn
因寒冷或紧张而发抖。如:「他走出暖和的屋子,一阵冷风迎面吹来,不禁打了个冷颤。」《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晁夫人怀著一肚皮闷气,走到房里看他,只见晁源一阵阵冷颤。晁夫人看了一会,说道:『我拿件衣裳来与你盖盖。』」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àn
1.泛指国际间除武力冲突外的其他一切紧张、对峙的状态。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的崩溃、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产势力的扩张,乃形成美国领导的民主阵营与苏俄领导的共产集团非战非和的微妙关系。双方在意识型态、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均有冲突,只是没发动全面性的战争,称为「冷战」。
2.比喻人与人间,除肢体、语言的冲突外,任何紧张、对峙的状态。如:「他夫妻俩已冷战了个把月,至今仍无丝毫转圜的馀地。」
《國語辭典》:冷战(冷戰)  拼音:lěng zhan
1.指国际间运用政治、经济、心理手段,取代武器的战争。为英语coldwar的意译。今也指人际间以冷默态度取代激烈争论的方式。如:「夫妻间一有争议就吵架或冷战,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2.因寒冷、惊吓或紧张而发抖。如:「寒风袭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酒意全消了。」《歧路灯》第四五回:「这『拐带人命』四字,把王中吓了一个冷战。欲待上前去问,却又苦于无因。只得倾耳细听。」《侠义传》第八二回:「包公冷笑道:『……你可晓得本阁的规矩么?』艾虎听了,暗暗打个冷战,道:『小人不知甚么规矩。』」也作「寒噤」。
《国语辞典》:乱战(乱战)  拼音:luàn zhàn
浑身发抖。一般用以形容极为愤怒或高兴的情态。《红楼梦》第三一回:「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也作「乱颤」。
《国语辞典》:雨打鸡(雨打鸡)  拼音:yǔ dǎ jī
形容浑身被雨淋的湿答答的模样。《红楼梦》第三十回:「往外一瞧,只见宝玉淋的雨打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