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竟体(竟體)
遍体;全身。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
分類:遍体全身
《漢語大詞典》:锁骨观音(鎖骨觀音)
亦作“鏁骨观音”。 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 清 吴伟业 《王郎曲》:“鏁骨观音变现身,反腰贴地莲花吐。” 清 赵翼 《游焦山至扬州途中》诗:“锁骨观音散花女,天教枉煞老头皮。”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身鏘然,无一屑落者。”参见“ 锁子骨 ”。
《漢語大詞典》:锁子骨(鎖子骨)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國語辭典》:芳兰竟体(芳蘭竟體)  拼音:fāng lán jìng tǐ
喻称举止风流儒雅。《南史。卷二○。谢弘微传》:「觉此生芳兰竟体,想谢庄政当如此。」《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
《漢語大詞典》:白舍人行诗图(白舍人行詩圖)
唐 荆州 葛清 遍体刺 白居易 诗,人因以呼为“白舍人行诗图”。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荆州 街子 葛清 ,勇不肤挠,自颈以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 成式 尝与 荆 客 陈至 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闇记。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又‘黄夹纈林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掛纈,纈窠锁胜絶细。凡刻三十餘首,体无完肤, 陈至 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漢語大詞典》:肉身灯(肉身燈)
谓遍体挂钩燃灯。后为流弊,朝廷予以禁止。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 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钩徧钩其肤,凡钩,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