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妆旦色(粧旦色)
指戏剧中的旦角。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撇摽手到处称人物,粧旦色取去为媳妇。”
分類:戏剧旦角
《國語辭典》:旦儿(旦兒)  拼音:dàn ér
小旦、旦角。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清。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二:「但唱者祇二人,末泥主男唱,旦儿主女唱。」
分類:旦角
《國語辭典》:旦角  拼音:dàn jué
传统戏剧中扮演妇人的角色。也作「旦脚」。
《漢語大詞典》:旦脚
即旦角。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捡一个极大的地方,把这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都叫了来,一个人做一齣戏。”参见“ 旦角 ”。
分類:旦角
《國語辭典》:旦角  拼音:dàn jué
传统戏剧中扮演妇人的角色。也作「旦脚」。
《國語辭典》:花衫  拼音:huā shān
1.有花纹的衣服。
2.一种传统戏曲的角色行当。扮演性格比花旦庄重,较青衣活泼的角色,称为「花衫」。
《漢語大詞典》:咸淡(鹹淡)
(1).咸和淡的味道。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韩非子·八说:“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於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於宰尹矣。”
(2).戏剧中的旦角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俳优:“ 武宗 朝有 曹叔度 、 刘泉水 咸淡最妙。 咸通 以来,即有 范传康 、 上官唐卿 、 吕敬迁 三人弄假妇人。” 王国维 《古剧脚色考》:“咸淡为假妇人之始。‘旦’之音,当由‘咸淡’之‘淡’出,若作二事解,则咸淡亦一种脚色。”
《國語辭典》:花旦  拼音:huā dàn
1.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多饰活泼或轻浮的女子,扮相艳丽,表情生动,偏重作工与说白。如平剧《拾玉镯》的孙玉姣、《乌龙院》的阎惜姣等。元杂剧称花旦为「搽旦」。
2.旧称妓女。《宋元戏文辑佚。李婉复落娼》:「这个门庭难自拣,陷此身重为花旦。」也作「花担」。
《漢語大詞典》:悲旦
传统戏曲的旦角之一,以扮演悲情戏中的妇女为主。如饰京剧《探阴山》中的 柳金蝉 。
《國語辭典》:老旦  拼音:lǎo dàn
戏剧角色名,专门饰演老妇。
《漢語大詞典》:优旦(優旦)
戏曲旦角演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洪復 , 泉州 同安 人,初为优旦,赐姓,拔以为将。丰姿娇艳如妇人,而勇冠三军。”
《國語辭典》:装旦(裝旦)  拼音:zhuāng dàn
戏剧中的旦角。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四。乾淳教坊乐部》:「装旦:孙子贵。」也作「妆旦」。
《國語辭典》:贴旦(貼旦)  拼音:tiē dàn
传统戏剧的角色名,为次要旦角。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贴旦引二徕上云)妾身姓李,夫主姓张。」《金瓶梅》第七四回:「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道:『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诚。杀羊茶饭,来时早已安排定。』」
《漢語大詞典》:像姑
旧时俗称少年男伶旦角。《清稗类钞·优伶·像姑》:“都人称雏伶为像姑,实即相公二字,或以其同於仕宦之称谓,故以像姑二字别之,望文知义,亦颇近理,而实非本字本音也。”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贵族士大夫在自己家里养着一班髦儿戏子或者像姑戏子,同时,也养着一班琴棋书画诗古文词的清客。”
《國語辭典》:小旦  拼音:xiǎo dàn
一种传统戏剧中的角色。专门饰演年轻女子。《儒林外史》第三○回:「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妆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的过他!」《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
《国语辞典》:疙瘩腔  拼音:gē da qiāng
著名评剧旦角新凤霞,在戏曲演唱技巧上的一大创举,称为「新派」。即将传统戏曲中,本该一口气唱完、不露破绽的繁复拖腔,在每个音节间以间歇性的唱出。颇能表现出俏皮青春的气息。
《国语辞典》:色旦  拼音:sè dàn
扮演妓女的旦角。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色旦上待直云)妾等官里送来,与先生作传奉,愿侍枕席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