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咬嘴  拼音:yǎo zuǐ
搬弄是非。《四游记。西游记。第二四回》:「你这个咬嘴的人,把师父吩咐于你,你明日没有师父还我,老孙实不容你。」也作「咬舌头」、「咬舌根」。
《漢語大詞典》:拗折
拗口不顺。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十:“即因 王介甫 之文拗折类其为人,所以奇峭动目。”
分類:拗口不顺
《漢語大詞典》:吽牙
(1).形容犬争斗吼叫。汉书·东方朔传:“狋吽牙者,两犬争也。” 唐 杜牧 《贺平党项表》:“众虺盘结,羣犬吽牙。”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惠吉异术》:“为至其居,命斸地丈许,得苍狗,吽牙怒视,左右皆恐。”
(2).犹聱牙。形容文句拗口。 清 钱谦益 《题李文正公手书〈东祀录略〉卷后》:“试取 空同 之集,汰去其吞剥寻撦,吽牙齟齿者,而 空同 之面目,犹有存焉者乎?”
《漢語大詞典》:拗捩
亦作“ 拗戾 ”。 生硬拗口;不顺。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然近时学其(指 黄山谷 )诗者,或未得其妙处,每有所作,必使声韵拗捩,词语艰涩,曰‘江西格’也。”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平生诗文,令子编辑,鬱气所成,拗捩艰涩,錮之铁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舌短而拗戾,语言不復便捷。”
亦作“ 拗戾 ”。
(1).歪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一日,洞中笔砚移动,满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不成点画。”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萧伯纳并非西洋唐伯虎》:“而事实上,各人自己做了凹凸镜,把 萧 的影子,按照各人的模型,拗捩得像一副脸谱似的:村的俏的样样俱备。”
(2).扭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蹴踏头项,拗捩蹄肘。”
《漢語大詞典》:拗戾
(1).见“ 拗捩 ”。
(2).违反。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八:“独何以居今之世,犹有守旧之鄙生,齗齗然曰不当变法,何哉?是将挟其薾敝惰怯之私……而一獮百产万灵之芸芸,不恤亡学亡政亡教,以拗戾乎不生不灭者也。” 黄远庸 《最近之北京》二:“然因手段之异,遂欲责全国党人表明态度声讨南方,此其言可谓拗戾常人之心理者也。”
分類:违反
《漢語大詞典》:拗声(拗聲)
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凡讲这种难懂的话的,我们这里除了官老爷之外,只有开当铺和卖茶叶的 安徽 人,做竹匠的 东阳 人,和变戏法的 江 北佬。官所讲者曰‘官话’,此外皆谓之‘拗声’。” 茅盾 《子夜》八:“‘就是啦。不会错的!’ 眉卿 不耐烦似的用拗声回答。”
《国语辞典》:顺口儿(顺口儿)  拼音:shùn kǒu ér
1.适合口味。如:「这菜太淡了,不顺口儿。」
2.不拗口。如:「这句话,你倒说得挺顺口儿的。」
3.随口,信口。《西游记》第一四回:「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三侠五义》第八○回:「智爷瞧著,不由的顺口儿说道:『那值吗呢,上去就拿下来了。』」
《國語辭典》:急口令  拼音:jí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拗口易混同的字编组成句,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完,故称为「急口令」。《金瓶梅》第六○回:「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行个急口令儿罢!」也称为「绕口令」。
《漢語大詞典》:聱屈
拗口难读。 清 孙梅 四六丛话卷三二:“其声切无一字之聱屈,其抽对无一语之偏枯。”
分類:拗口
《漢語大詞典》: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五六:“想用古硬雄厚峻峭的风格来振起痿痹,而不知只从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
《國語辭典》:拗强(拗強)  拼音:ào jiàng
倔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王荆公诗无一句自在,故其为人拗强乖张。」
《漢語大詞典》:拗拙
(1).形容文章古拙拗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柳仲涂集:“ 宋 柳开 仲涂 《河东文集》十五卷,附行状一卷……其文多拗拙, 石守道 极推尊之。”
(2).愚顽不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盖牀下三人……一 李应 ,最拗拙,每因细事与公子裂眼争。”
《漢語大詞典》:迫诘(迫詰)
谓文字拗口难读。迫,急促;诘,屈曲。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鐃歌》十八中有难解及迫詰屈曲者:‘如丝如鱼乎悲矣’、‘尧羊蜚从王孙行’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