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偃蹇
(1).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王逸 注:“偃蹇,高貌。” 唐 杨炯 《青苔赋》:“借如灵山偃蹇,巨壁崔巍,画千峰而锦照,图万壑而霞开。” 清 戴名世 《游天台山记》:“大石偃蹇负土出,长广数十丈。”
(2).高举貌。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旄肃纷。” 吕向 注:“偃蹇,高貌。”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旌斾卷以舒。”
(3).骄傲,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 杜预 注:“偃蹇,骄敖。”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李贤 注:“偃蹇,骄慠也。”新唐书·苏良嗣传:“遇 薛怀义 于朝, 怀义 偃蹇, 良嗣 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兄景微归会稽荣觐序》:“由七品官举进士,一上中选,可谓美矣;然未尝有偃蹇之容,自满之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舍中一老僧,深目高鼻,坐蒲团上,偃蹇不为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有甚么趣味呢,不过故作偃蹇,闹他那狂士派头罢了。”
(4).犹安卧。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六状》:“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 元 萨都剌 《山中怀友》诗之三:“高林容偃蹇,众翼避扶摶。”
(5).众盛貌。《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王逸 注:“偃蹇,众盛貌。”
(6).亦作“ 偃寋 ”。宛转委曲;屈曲。《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汉书·司马相如传:“掉指桥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摇。”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偃寋,委曲貌。”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繚。”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窈窕暂见,偃蹇还没。”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石傍植两檜,一夭矫者,名朝日升龙之檜;一偃蹇者,名卧云伏龙之檜。” 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卧,有青山高耸烟嵐泼。”
(7).犹困顿。新唐书·段文昌传:“ 宪宗 数欲亲用,颇为 韦贯之 奇詆,偃蹇不得进。” 明 单本《蕉帕记·行赂》:“他遭逢偃蹇,教人怎不行方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乔生 , 晋寧 人,少负才名。年二十餘,犹偃蹇。”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运底偃蹇和亨通,于我们底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8).艰涩;艰难。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 老杜 变化开闔,出奇无穷……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 明 陆采 《怀香记·醉误佳期》:“步窄弓鞋偃蹇,相逢欲进难前。”
《漢語大詞典》:诘诎(詰詘)
(1).屈曲;屈折。 汉 焦赣 《易林·渐之颐》:“其指詰詘,不能解脱。”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故都易姓几兵火,量臋鼎腹细詰詘。”
(2).滞塞;艰涩。 汉 王逸 《九思·遭厄》:“思哽饐兮詰詘,涕流澜兮如雨。” 清 王筠 《菉友肊说》:“且此及月阳月名,文理皆詰詘。” 章炳麟 《文学说例》:“间语者,间介於有用之语,似若繁冗,例以今世文法,又如詰詘难通。”
《漢語大詞典》:棘涩(棘澁)
犹艰涩。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瑯嬛福地:“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跡霹靂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澁。”
分類:艰涩
《漢語大詞典》:僒涩
犹艰涩。指文辞艰深晦涩。 明 唐顺之 《〈董中峰侍郎文集〉序》:“於是率然而出之,决裂以为体,餖飣以为词,尽去自古以来开闔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侰澁浮荡之文。”
《漢語大詞典》:通塞
(1).谓境遇之顺逆。易·节:“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晋 潘岳 《西征赋》:“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唐 李商隐 《酬别令狐补阙》诗:“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小而一身之荣悴通塞,大而一国之兴衰治乱。”
(2).通畅与阻塞。 唐 杜甫 《归梦》诗:“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之十五:“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
(3).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用虚活字,时有难易;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难,此通塞不同故也。”
《漢語大詞典》:诘屈(詰屈)
(1).屈曲;曲折。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 含元殿 侧 龙尾道 ,自平阶至,凡詰屈七转。” 清 方象瑛 《七盘关》诗:“ 氐 中又復度 七盘 ,詰屈紆迴势相引。”
(2).文词艰涩难读。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乐府至詰屈者,《朱鷺》《临高臺》等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诗集甚富,每一题,輒蔓衍百餘首,拖沓詰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要之《商颂》五篇,事迹分明,词亦詰屈,与尚书近似。”
《漢語大詞典》:语难(語難)
谓因愤激而出语艰涩,说话不流利。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语难,如字。艰难也;勇士愤气积於心胷,言不流利也。”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环寇之师,殆且十万,瞋目语难,自以为武人,不肯循法度。頡頏作气势,窃爵位自尊大者,肩相磨、地相属也。” 宋 刘敞 《与吴九论武学书》:“夫縵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按剑而疾视者,此所谓勇力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聱牙
(1).形容文词艰涩难读。 唐 韩愈 《进学解》:“ 周 《誥》《盘》,佶屈聱牙。”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三:“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明 李东阳 《与钱汝谦书》:“但辞旨漫衍,势难精择,且中间时作聱牙语,则又失之险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此等词句,徒聱牙轖舌,而实无意义,未免英雄欺人耳。”
(2).亦作“ 聱齖 ”。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唐 元结 《自释书》:“彼 聱叟 不羞聱齖於隣里,吾又安能慙漫浪於人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釐,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宋 范成大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诗:“乡心与官身,凿枘方聱牙。” 元 陈庚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诗:“莫贪利禄招时忌,要学聱牙与世同。”
(3).参差不齐。 宋 苏辙 《和子瞻题风水洞》:“土囊欝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妇人三重齿》:“天明视之,已生齿三重,极聱牙可畏。”
(4).树木枝干杈丫貌。 宋 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漢語大詞典》:寒瘦
形容诗的风格冷峻艰涩。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若 香山 之老嫗可解, 卢仝 、 长吉 之牛鬼蛇神, 贾岛 之寒瘦, 山谷 之桀驁,虽各有一境,不学无害也。”
《漢語大詞典》:险怪(險怪)
(1).出人意表,奇怪。 唐 韩愈 《谁氏子》诗:“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地形偶尔藏险怪,天意未必司阴晴。” 明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极世间险怪瓌伟超旷之观。”
(2).特指文字艰涩怪异。 章炳麟 《文学说例》:“岂若 卢仝 、 樊宗师 辈喜为险怪者比耶?”
《漢語大詞典》:刻苦
(1).(研读)勤苦。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读书於 麻姑山 ,刻苦肄习。”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这个同志三八年入党,在游击组里出生入死,又刻苦地学到了文化。”
(2).(生活)艰苦。新五代史·杂传·冯道:“ 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 吴祥 ﹞既自力学问充其业,又率其弟务刻苦养其亲。”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为了要节省刻苦,把好的东西一概不吃不用。”
(3).(诗文)艰涩。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 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懽。”
《漢語大詞典》:险句(險句)
指用词艰涩和句法奇特的诗句。 唐 王建 《寄上韩愈侍郎》诗:“叙述异篇经总别,鞭驱险句最先投。” 明 王世懋 艺圃撷馀:“ 少陵 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拙句,有累句。” 马南村 《燕山夜话·贾岛的创作态度》:“一味追求奇字险句。”
《漢語大詞典》:险涩(險澀)
亦作“ 险澁 ”。
(1).崎岖阻塞。晋书·周馥传:“ 河 朔萧条, 崤 函 险涩。”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之二:“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传闻道险涩,谽谺来天风。”
(2).谓文句生僻艰涩。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 明 刘基 《〈郭子明诗集〉序》:“其为诗也不尚险涩,不求奇巧。”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士之患,多厌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用志既偏,卒之学为奇怪终不可成,而为险澁艰陋之归矣。”
《漢語大詞典》:艰涩(艱澀,艱澁)
亦作“ 艰澁 ”。
(1).指道路阻塞,通行困难。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道路艰澁,兵寇纵横。”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今日到 金山寺 下,虽极艰涩,然尚可寸进。” 清 杨宾 《纳木窝稽》诗:“车驱苦艰涩,换马欲前导。”
(2).行走困难貌。 宋 欧阳修 《论不才官吏状》:“知 泽州 度支郎中直史馆 鲍亚之 ,年老昏昧,视听不明,行步艰澁,本州职事全然不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觉丽人行迅速,女步履艰涩,呼丽人少待,将归着复履。”
(3).晦涩难懂。宋史·句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至于内容,都是短篇: 美国 的 爱伦·坡 …… 法国 的 莫泊桑 , 英国 的 王尔德 等的作品,译文很艰涩。”
(4).指文思阻滞。宋史·韩丕传:“ 丕 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於稽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涩,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
(5).味苦涩。 元 郝经 《橄榄》诗:“齿牙喷艰涩,苦硬不可持。”
《漢語大詞典》:寒涩(寒澀)
(1).形容寒气凝聚。谓严寒。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云气作冥晦,气候变寒涩。”
(2).形容诗文艰涩不流畅。 宋 吴坰 五总志:“ 蜀 僧 鸞 鄙, 贾岛 寒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观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於寒涩。”
(3).犹寒酸。贫困,困窘。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