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信口
随口。谓出言不加思索。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你只管言三语四,信口儿駡谁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先生﹞腹笥便便,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诗文奇速,顷刻万言。” 沈从文 《烟斗》:“信手翻去,信口来读,希望从古人诗句中得到一点安慰。”
《漢語大詞典》:肆口
犹随口。有时含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三八:“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肆,放也。’”魏书·李冲传:“ 冲 时震怒,数数责 彪 前后愆悖,瞋目大呼,投折几案。尽收御史,皆泥首面缚,詈辱肆口。”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几不復存,於是儒生愈无所惮,肆口恣意,摹效语言,不特托为其位,而直以 孔子 自命。”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唯此等句以肆口而成为佳,若有意为之,则纤矣。”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一》:“固执文言的夫子们对于前者叩头百拜,对于后者则肆口漫骂。”
《漢語大詞典》:纵口(縱口)
犹随口;信口。 明 高攀龙 《与管东溟书》:“自昔圣贤兢兢业业,不敢纵口説一句大胆话。”
分類:随口信口
《漢語大詞典》:白口
(1).信口;随口。《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駡,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山歌》:“儿女子天机所触,虽未尝目接,亦解白口唱和,自然合韵。”
(2).戏曲中的说白。 蔡元培 《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且我国旧剧中之白口,均为普通语言,听之者絶无隔膜之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凡地方戏的胶着本土的,台上白口都和日常说话一样。”
(3).木刻书的一种板式,中央折缝处上下都白的称“白口”。 毛春翔 《古书版本常谈·宋刻本》:“版心有鱼尾……鱼尾上下到版匡为止,这空格叫作象鼻。象鼻空白叫作白口。”
《漢語大詞典》:趁口
亦作“趂口”。
(1).随口。《京本通俗小说·金主亮荒淫》:“那女待詔道:‘好姐姐!你不须发恼,我不过是趁口取笑你,难道你这般激烈索性的姐姐,身边就肯添个影人儿?’”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初如小儿喤喤学语,舌本都强,少焉,渐觉柔利,至数百遍,而趁口以出,自然通协。”
(2).顺着别人的口气;趁机开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酒过三杯,主人就开口道:‘敢问客长,适间此宝可肯卖否?’ 文若虚 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道:‘这个明是盗赃了。’盗犯也趁口喊道:‘这正是我劫来的东西。’”
(3).糊口;混饭吃。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一折:“比似他立兢兢人面前,总不如气昂昂脑背后,偏怎生 丽春园 堪趁口。”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官验襟衫》:“[浄]爷爷,小人可怜他母子二人,一箇无夫,一箇无父,在道姑处趂口,不是箇长法。” 清 蒋士铨 《香祖楼·投贼》:“只为年成欠佳,暂投麾下,趂口生涯。”
《漢語大詞典》:率口
随口;顺口。 明 归有光 《沈次谷先生诗序》:“今先生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謡,悯时忧世之语。”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邃雅堂集》:“ 文僖 诗俱率口而出,间有清语,略无作意,而屡言苦吟索句之劳,不可解也。”
分類:随口顺口
《漢語大詞典》:趁嘴
随口;顺口。《何典》第一回:“那时也不曾殻账这般灵验,不过趁嘴造了几句道:‘倘然生了儿子,便把天尊来做家堂菩萨。’”
分類:随口顺口
《漢語大詞典》:就地
(1).顺势,随口。《西游记》第三十回:“ 八戒 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行者 道:‘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 八戒 就地扯个谎,忙道:‘委是想你!委是想你!’”
(2).在原地。 赵树理 《三里湾》十七:“负责管场的社员就地参加了打场工作。”
《漢語大詞典》:口占
(1).谓口授其辞。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 河南 大惊。” 宋 陆游 《南唐书·卢郢传》:“ 郢 忽顾笔吏,口占使书,不窜易一字。 鉉 服其工。”
(2).谓作诗文不起草稿,随口而成。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帝﹞善属文,多於马上口占,既成,不更一字。” 朱自清 《冬天》:“ S君 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漢語大詞典》:矢口
(1).犹开口,随口。常表示不用思索,或敏捷。 汉 扬雄 《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 汪荣宝 义疏:“矢口肆笔,犹云正口直笔,言不假思索也。” 明 屠隆 《綵毫记·散财结客》:“奇哉!矢口成篇,雄壮激烈,真才子也。” 清 曹寅 《病起弄笔戏书》诗:“鯫生肠无一勺油,矢口便駡东诸侯。”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纵横家流﹞擅专对之才,泉涌风发,辩若悬河,虽矢口直陈,自成妙论。”
(2).誓口。谓赌咒发誓,一口咬定。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张炳垣传:“﹝ 刘鸦头 ﹞被搒掠无完肤,矢口不吐同谋一人。”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及 张君 蒞任,过堂见此妇神气静雅,举止大方,谓必非逼死其姑者,疑其有冤,再三研詰,矢口不移。”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母子二人很奸狡,矢口咬定没有人来过。”
《漢語大詞典》:随口(隨口)
谓不假思索,顺便说出。红楼梦第九六回:“ 黛玉 也只模糊听见,随口应道:‘我问问 宝玉 去。’”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九:“我原是随口发问,无所存心。”
分類:顺便随口
《漢語大詞典》:应口(應口)
(1).应声出口,随口。形容应对或动作、行为敏捷、迅速。朱子语类卷一三八:“ 汪玉山 童穉时, 喻玉泉 令他对七字对云:‘马蹄踏破青青草。’ 玉山 应口对云:‘龙爪拏开黯黯云。’” 明 李东阳 《杨南里传》:“先生幼多疾书,恍惚不能记。六七岁时,忽若有得,随所授,輒应口成诵。”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昝君謨 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
(2).犹言言行相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3).适合口味。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敢酒食餚饌不应口么?”
(4).回嘴;顶嘴。《水浒传》第三回:“ 郑屠 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 駡道:‘直娘贼!还敢应口!’”
《漢語大詞典》:口号(口號)
(1).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如 唐 张说 有《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李白 有《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清 秋瑾 亦有《风雨口号》《春暮口号》等。亦指口号诗。 唐 王维 《凝碧池》诗题:“私成口号,诵示 裴迪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文忠公 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
(2).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乐志十七:“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进酒……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 宋 苏轼 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王氏生日致语口号》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我与师父做了几句口号……‘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於时有六句口号:‘仙翁知微,判成定数。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东道难做。’”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王老虎》:“ 太仓 知州有 王某 者,素性严厉,人称为‘老虎’……其时有口号曰:‘三击升堂鼓,跳出 王老虎 。不是一夹棍,定责三十五。’” 韦君宜 《忆西榆林》:“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4).口令,口头暗号。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一折:“俺去稍房里説话,小妳妳,休大惊小怪的,我有个口号儿:赤!赤!赤……这个好似俺 梁山 上 宋江 哥哥的暗号。”《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夏侯惇 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因军中请示夜间口号,一个女兵进帐来把 高夫人 叫醒。”
(5).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常供口头呼喊。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在马路那边,蓦的噼噼啪啪响起巨大的爆竹声,只听见各种的口号便如雷的响应着。”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九章:“最后让我们高呼几个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
《漢語大詞典》:横口
犹随口,信口。列子·黄帝:“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 明 徐渭 《书〈草玄堂稿〉后》:“迨数十年,长子孙而近嫗姥,于是黜朱粉,罢倩顰,横步之所加,莫非问耕织於奴婢;横口之所语,莫非呼鸡豕於圈槽。”
分類:随口信口
《漢語大詞典》:口对(口對)
随口应对;口头回答。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虎圈嗇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周书·文帝纪上:“ 齐神武 问 岳 军事, 太祖 口对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