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失利  拼音:shī lì
1.战败、打败仗。《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主上在夹寨失利,唐兵分道入寇。」
2.吃亏、丧失利益。《红楼梦》第五八回:「深恐不令芳官认他做乾娘,便有许多失利之处,故心中只要买转他们。」
《國語辭典》:败北(敗北)  拼音:bài běi
1.打败仗。《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吴国内甚惊恐,每发兵来交锋败北,端的神愁鬼哭。」
2.失败。唐。柳宗元 上大理雀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
《國語辭典》:败军(敗軍)  拼音:bài jūn
1.战败的军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至荥阳,诸败军皆会。」
2.战败。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國語辭典》:战败(戰敗)  拼音:zhàn bài
1.在战争中失败。《战国策。魏策二》:「梁君田侯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赵氏。」
2.打败、战胜。《三国演义》第一○回:「李傕、郭汜自战败西凉兵,诸侯莫敢谁何。」
《漢語大詞典》:挫北
败北,打败仗。 唐 杜牧 《〈战论〉序》:“兵非脆也,穀非殫也,而战必挫北,是曰不循其道也。”
《漢語大詞典》:曳兵弃甲(曳兵棄甲)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陈毅 《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弃甲暗投降。”
《国语辞典》:片甲无存(片甲无存)  拼音:piàn jiǎ wú cún
军队打败仗,全军覆没。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五出:「杀得他只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也作「片甲不回」。
《国语辞典》:倒旗鎗  拼音:dǎo qí qiāng
旗鎗,挂帅旗的铁鎗。倒旗鎗指打败仗。引申有丢脸之意。《西游记》第四一回:「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鎗。」
《國語辭典》:百战不殆(百戰不殆)  拼音:bǎi zhàn bù dài
多次战争都不失败。形容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國語辭典》:骄兵必败(驕兵必敗)  拼音:jiāo bīng bì bài
语本《文子。道德》:「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之骄……骄兵灭,此天道也。」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会打败仗。如:「苻坚的失败,正是骄兵必败的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