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舞厅(舞廳)  拼音:wǔ tīng
供人跳舞的娱乐场所。多指有营业性质,或提供舞伴的场所。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漢語大詞典》:草台(草臺)
旧时在乡间为演戏而临时搭建的戏台。《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我想起在童年,在故乡的乡间看草台上演出的兴化戏(莆仙戏)。”
《国语辞典》:台柱(台柱)  拼音:tái zhù
本指支撑戏台的主要柱子。后借指戏班中重要的演员。亦引申为团体中的重要干部。如:「他是公司的台柱,这么一走,公司将大受影响。」
《漢語大詞典》:剧台(劇臺)
戏台,舞台。 钱锺书 《围城》五:“ 李梅亭 用剧台上的低声问他看过《文章游戏》么,里面有篇‘扶小娘儿过桥’的八股文,妙得很。”
分類:戏台舞台
《國語辭典》:踏场(踏場)  拼音:tà cháng
演员依照乐曲的节奏,在戏台上舞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后行脚色,力齐鼓儿,饶个撺掇,末泥色饶个踏场。」
《漢語大詞典》:耳池
旧式戏台两旁可设坐位的地方。台前正厅,旧称池子,故称旁座为“耳池”。 靳以 《虫蚀》下场:“在那里,眼睛望着那铺在台上积了许多灰尘的地毡,或是再远一点,就看到了坐在耳池的座客。”
《国语辞典》:水流内布袋戏台(水流内布袋戏台)  拼音:shuǐ liú nèi bù dài xì tái
早期布袋戏演出的六角彩楼。因戏台的顶棚前檐比下棚短,每逢下雨,雨水则从顶棚落进下棚的舞台内,故称为「水流内布袋戏台」。
《国语辞典》:侏儒观战(侏儒观战)  拼音:zhū rú guān zhàn
矮人看戏,看不到戏台上的一切,只能人笑亦笑。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战,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国语辞典》:台帘(台帘)  拼音:tái lián
戏台出入口所悬挂的门帘。
《国语辞典》:野台戏(野台戏)  拼音:yě tái xì
为庆贺神明生辰或还愿酬神,在庙前或广场临时搭建戏台,免费供民众欣赏的戏剧演出。也称为「露台戏」、「野台子戏」。
《國語辭典》:鬼门道(鬼門道)  拼音:guǐ mén dào
1.旧称戏台通往后台的门。也称为「古门道」。
2.比喻能灵活运用的特殊门路或办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门道,你别杞人忧天了。」
《漢語大詞典》:鼓门道(鼓門道)
即鬼门道。 宋 元 时戏台上通向后台的门。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抅拦中戏房出入之所,谓之鬼门道。鬼者,言其所扮者皆是已往昔人,故出入谓之鬼门道也。愚俗无知,因置鼓於门,讹唤为鼓门道,於理无宜。亦曰古门道,非也。 东坡 诗曰‘搬演古今事,出入鬼门道’,正谓此也。”
《漢語大詞典》:步戏(步戲)
指在戏台上扮演的戏。《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叫了四个唱的,一起乐工、杂耍、步戏。”《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八回:“我听説家裡叫下的步戏,城裡叫了三四个姐儿等待这二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