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剧戏(劇戲)
(1).嬉戏,游戏。 唐 张鷟 游仙窟:“向来剧戏相弄,真成欲逼人。”
(2).指变幻戏法。 明 李东阳 《王孟端竹长卷》诗:“ 九龙山 翁兴豪放,手执蜿蜒青竹杖,酒酣怒掷江中流,化作一龙长数丈……人道此翁善剧戏,造化乃在指掌中。”
(3).犹演戏。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某留守北京,遣人入大 辽 侦事,回云:见 辽 主大宴群臣,伶人剧戏。”
《漢語大詞典》:演剧(演劇)
(1).演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所可惜者,演剧之人美,而所演之剧难得尽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京师伶人 许云亭 名冠一时,群翰林慕之,纠金演剧。”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我家以演剧为业是你所知道底。”
(2).演出的剧目。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双槐岁钞》:“又弋腔演剧有《拾釧记》,亦曰《法门寺》。”
《漢語大詞典》:优戏(優戲)
(1).古代指乐舞或以戏谑为主的杂戏。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置酒出家妓,作优戏以见待。”
(2).泛指戏曲。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王上舍》:“三友登山棚,玩优戏。”
(3).指表演乐舞或杂戏。新唐书·杜中立传:“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騶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 宋 王偁 东都事略卷七十:“又数月,移知 庆州 ,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直高,军人有语,而优戏及之。”
(4).泛指演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偶适一村,值临河优戏,士女甚杂。”
《漢語大詞典》:串戏(串戲)
演戏。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彭天锡串戏:“曾五至 绍兴 ,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清 李渔 《比目鱼·定优》:“我家老爷未中之先,极喜串戏,那词曲里面的事,一毫也瞒他不得的。”红楼梦第四七回:“他最喜欢串戏,且都串的是生旦风月戏文。”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串戏总得有几个脚色:生、旦、末、丑、净,还有黑头。”
分類:演戏
《漢語大詞典》:爨演
演戏;扮演。 清 厉鹗 《〈吴可堂十二种传奇〉序》:“方舆圆盖都为爨演之场,古往今来不尽梨园之唱。”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宋史》:“又《通考·乐》二十,载 唐 昭宗 光化 中 孙德昭 之徒刃 刘季述 ,帝反正,命乐工作《樊噲排闥戏》以乐焉,是皆爨演古人之权舆矣。”
分類:演戏扮演
《漢語大詞典》:做戏(做戲)
演戏。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鲍文卿 也就收拾,带着 鲍廷璽 ,领了班子,到 天长 杜 府去做戏。”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唉,这倒是我胡涂,好象在做戏了。”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一个人做人也象做戏一样;他被派定了做社会中某一个脚色,他必然会过到某种生活,会做出某类事情的。”
分類:演戏
《漢語大詞典》:玩戏(玩戲)
(1).开玩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有 王子溶 者,为 浙东 仓司官属,郡宴必与提举者同席,陵忽玩戏,无所不至。”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高人逸士﹞溢为小词而间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復尔尔者也。” 明 宋濂 《吕府君墓志铭》:“人命至重,岂玩戏具耶?”
(2).演戏;唱戏。红楼梦第五四回:“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的人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却比大班子还强。”红楼梦第六六回:“他家请了一起玩戏的人,也都是好人家子弟。”
《漢語大詞典》:搬戏(搬戲)
(1).演戏。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猜你是谁?我是搬戏的副浄。”《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当日众人坐到三更时分,搬戏已完,方起身各散。” 明 唐寅 《望湘人·春日花前咏怀》曲:“道是荣华富贵,恁掀天气概,霎时搬戏。”
(2).犹言点戏。《西游补》第十一回:“ 陈先生 在我 饮虹臺 上搬戏饮酒,为你这样细事,要我戏文也不看得。”
分類:演戏
《漢語大詞典》:踏爨
演戏。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题目:“戾家行院学踏爨,宦门子弟错立身。” 钱南扬 校注:“踏爨,即是演戏。也作蹈爨,《録鬼簿》卷上 李直夫 《错立身》题目,‘庄家付浄学蹈爨。’” 明 朱有燉 《风流乐官》曲:“能歌能曲能踏爨,能翻古本能粧判,能收新諢助情欢,是一个风流乐官。”
《漢語大詞典》:蹈爨
犹演戏。 元 钟嗣成 《录鬼簿》卷上:“﹝ 李直夫 ﹞《错立身》:庄家付浄学蹈爨,空门子弟错立身。”参见“ 踏爨 ”。
分類:演戏
《漢語大詞典》:踏爨
演戏。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题目:“戾家行院学踏爨,宦门子弟错立身。” 钱南扬 校注:“踏爨,即是演戏。也作蹈爨,《録鬼簿》卷上 李直夫 《错立身》题目,‘庄家付浄学蹈爨。’” 明 朱有燉 《风流乐官》曲:“能歌能曲能踏爨,能翻古本能粧判,能收新諢助情欢,是一个风流乐官。”
《漢語大詞典》:做戏文(做戲文)
演戏。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赛会做戏文,香市看娇娇,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戏。”
分類:演戏
《漢語大詞典》:梨园(梨園)
亦作“棃园”。
(1). 唐玄宗 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玄宗 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 梨园 ,声有误音,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 梨园 弟子’。宫女数百,亦为 梨园 弟子,居 宜春北院 。”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高头 宜春 、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之涣:“忽有 梨园 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 梨园 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2).因 唐玄宗 时于 梨园 教习艺人,后以“梨园”泛指戏班或演戏之所。 宋 欧阳澈 《玉楼春》词:“兴来笑把朱絃促。切切含情声断续。曲中依约断人肠,除却梨园无此曲。” 明谢谠《四喜记·衣锦团圆》:“文编‘四喜’成何用,但梨园新添一种,付与知音一笑中。” 清 孙枝蔚 《秋夜同天叶屺瞻诸子饮次斗宅观剧》诗:“宾客自然盈 梓泽 ,江山只合对梨园。”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时诸伶已脱梨园,乃‘当着众名士之前’,熔化釵鈿,焚弃衣裙。”
(3).指戏曲演唱。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在下姓 鲍 ,舍下住在 水西门 ,原是梨园行业。”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张 故业梨园,饮以薰,寝以檀,语笑於羣艳。”
(4).“ 梨园弟子 ”的省称。指戏曲演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以作零齣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无怪乎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也。”
(5).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本为 汉武帝 所筑梨园,植梨树百株。后以为镇名。 唐 乾宁 三年(公元896年), 李克用 在此大破 王行瑜 。 宋 淳化 初建为 梨园县 ,后废为 梨园镇 。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漢語大詞典》:三台(三臺)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优孟(優孟)
(1). 春秋 楚国 著名优人。常谈笑讽谕,曾谏止 楚庄王 以大夫礼葬马;又善模仿,着 楚 相 孙叔敖 衣冠见 楚王 , 楚王 不能辨。事见史记·滑稽列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及 优旃 之讽漆城, 优孟 之諫葬马,并譎辞饰説,抑止昬暴。” 明 许自昌《水浒记·谋成》:“佯为估客,似 优孟 权将 叔敖 相效。”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工者不免 优孟 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2).泛称演戏艺人。 清 张三礼 《〈空谷香传奇〉序》:“史家传志之文学,士大夫或艰涉猎,及播诸管絃,托于优孟,转令天下后世观塲者,若古来忠孝贤奸凛然在目。”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始则盲翁传唱,继则优孟登塲。”
(3).谓一味模仿,没有创造性。 清 赵翼 《题李静庵印谱》诗:“我思艺文中,优孟最所忌。独於篆刻家,惟恐不貌似。” 严复 《救亡决论》:“ 唐 祖 李 、 杜 宋 禰 苏 、 黄 。七子优孟,六家鼓吹。”参见“ 优孟衣冠 ”。
《漢語大詞典》:优孟衣冠(優孟衣冠)
(1). 楚 相 孙叔敖 死, 优孟 着 孙叔敖 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 楚庄王 及左右不能辨,以为 孙叔敖 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优孟衣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观场之事,宜晦不宜明。其説有二:优孟衣冠,原非实事,妙在隐隐跃跃之间。”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今日之下,你四位还要合臺上这个优孟衣冠的 西楚霸王 接演这本侍坐言志的续编,我以为也就大可不必了。”
(2).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只在外表、形式上相似。 明 郑仲夔 《耳新·立言》:“文之摹古者,世輒嘲之,谓是优孟衣冠。夫优孟衣冠,徒刻画於形似,终逊真神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邱诗:“后来学 唐 者, 李 何 辈袭其面貌,仿其声调,而神理索然,则优孟衣冠矣。”
(3).谓仿古而酷似原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者为上等,妙而不真者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 随 珠 和 璧,中等为优孟衣冠,下等是千里马骨矣。”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 南宋 丹阳 许开 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 吴江 重刻本也…… 道光 戊戌二十二日与 杨少青 二兄,薄游 双门底 ,至 汲古堂 ,翻閲故籍见之,以其尚具优孟衣冠,置之行篋,可为书扇之用。”
《漢語大詞典》:作剧(作劇)
(1).劳作勤苦。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
(2).戏弄,开玩笑。 宋 陈师道 《送晁无咎守蒲中》诗:“的桃作剧聊同俗,遇事当前莫后几。” 元 方回 《六十五春寒吟》:“老眼闲中子细看,天公作剧故多端。”
(3).表演戏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每求作剧,輒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