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鸿儒(鴻儒)  拼音:hóng rú
博学的读书人。汉。王充《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也称为「宏儒」、「鸿生」。
分類:大儒博学
《國語辭典》:硕儒(碩儒)  拼音:shuò rú
大儒。《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馀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晋。范宁 春秋谷梁传序:「而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
分類:大儒绪言
《漢語大詞典》:洪儒
大儒。学门渊博的读书人。南史·臧焘传:“于时 虞喜 、 范宣 并以洪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於百世。”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全火及第》:“进士 张詡 , 临淮郡 洪儒也。”
《漢語大詞典》:魁儒
大儒;大学问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 三代 、 炎汉 勿远论,论 唐 宋 盛时,其大臣魁儒,大率豪伟而疏閎,其讲官学士,左经右史,鲜有志温饱,察鸡豚之行。” 梁启超 《〈经世文新编〉序》:“通人魁儒项背相望,熟视无覩。”
分類:大儒
《漢語大詞典》:宏儒
大儒。泛指博学之士。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三事九司,宏儒硕生。” 李善 注引尔雅:“宏,硕大也。”后汉书·黄琼传论:“宏儒远智,高心絜行,激扬风流者,不可胜言。”
分類:大儒博学
《漢語大詞典》:雄儒
犹大儒。 元 张宪 《枕上感兴》诗:“繁调翕宝瑟,雄儒集珍砚。”
分類:大儒
《漢語大詞典》:闳儒(閎儒)
大儒。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乾隆 中,閎儒辈起。”
分類:大儒
《國語辭典》:长子(長子)  拼音:zhǎng zǐ
排行最大的儿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我为长子,反不能承父业,尚乃继母所生,反承大爵,心实不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福建福州有个太常少卿任文荐的长子,叫做任道元。」
《國語辭典》:长子(長子)  拼音:cháng zǐ
县名。在山西省省境东南,位于发鸠山东北,浊漳水源之北。
《漢語大詞典》:真儒
真正的儒者。犹大儒。 汉 扬雄 《法言·寡见》:“如用真儒,无敌於天下。”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于中,颜变于外,不復自比于人。”宋史·道学传一·程颢:“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清 姚莹 《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 宋 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旨,羣经略有定説。”
《国语辞典》:元史  拼音:yuán shǐ
书名。明宋濂等撰。二百一十卷。濂为明初大儒,但不懂蒙古文,时赖译述,故元史不免芜杂缺略,为诸史中疏失最多者。
《漢語大詞典》:高顾(高顧)
明 高攀龙 、 顾宪成 的并称。 高 为 明 代大儒,与 顾宪成 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 宪成 卒, 攀龙 专讲席。世称“高顾”。 清 方苞 《学案序》:“ 金沙 王无量 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于 洙 泗 ,下逮 饶仲元 、 真西山 所定之条目,以及 高 顾 ‘东林’之会约。”
分類:大儒
《漢語大詞典》:韦康(韋康)
西汉 韦贤 兼通《礼》《书》,以《诗》教授,号称 邹 鲁 大儒。 东汉 郑玄 ,字 康成 ,遍治群经,注《毛诗》及“三礼”等, 齐 鲁 间学者宗之。两人均为 汉 代著名经学家,后世因以“韦康”并称。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寄竹溪》词:“闻庙瑟音,识《关雎》乱,诗学专门儘不妨。百年后,尚庶几 申 白 ,不数 韦 康 。”
《漢語大詞典》:关西孔子(關西孔子)
指 汉 杨震 。后汉书·杨震传:“ 震 少好学,受《欧阳尚书》於太常 桓郁 ,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 杨伯起 。’”后以“关西孔子”借指大儒。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瓛 则 关西孔子 ,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使 济南 伏生 ,重在於兹日; 关西孔子 ,故显於当今。”
分類: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