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解训(解訓)
犹解诂。 唐 颜师古 《〈急就篇〉注叙》:“遂因暇日为之解训,皆据经籍遗文,先达旧旨,非率愚管,斐然妄作。”
分類:解诂
《漢語大詞典》:解豁
犹解诂。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三苍解豁》:“《三苍》仓頡篇, 李斯 所作;《埤苍》, 贾侍郎 作;《广苍》, 张揖 作。 晋 郭璞 作解豁,今作解詁。”
分類:解诂
《漢語大詞典》:跬步
亦作“蹞步”。
(1).半步,跨一脚。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诂:“跬,一举足也。”荀子·劝学作“蹞步”。 杨倞 注:“半步曰蹞,蹞与跬同。”北史·魏收传:“跬步无已,至於千里;覆簣而进,及於万仞。” 宋 范成大 《土门》诗:“颠坠较分寸,商略营蹞步。” 梁启超 《新民说》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沈钧儒 《寄大儿》诗:“小妹居对房,跬步无我离。”
(2).举步;迈步。 宋 苏轼 《灵壁张氏园亭记》:“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逢时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难,而归田为难。”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官常一:“青云之路,跬步可阶;五尺之童,便思奔竞。”
(3).指极近的距离。旧唐书·肃宗纪下:“忽大风飞沙,跬步之间,不辨人物。”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失官后,便觉三山跬步,云汉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时昏雾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极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桓 称仲父, 文 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马光 《辞赐金第一札子》:“今臣等虽备位五使,犹在京城,跬步之劳,亦未尝有,以何勋效再受重赐。”朱子语类卷五九:“自来见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觉此心慊然。”
(5).喻指小节。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夫细行不矜,终为大德之累,跬步必谨,犹忧其过举也。”明史·张邦奇传:“﹝ 张邦奇 ﹞与 王守仁 友善,而语每不合。躬修力践,跬步必谨。” 清 姚鼐 《复张君书》:“是故古之士,於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
(6).人迹。 唐 杜甫 《溪涨》诗:“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仇兆鳌 注:“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后竹径和牧中丞韵》:“跬步春园空,苍然隔林语。”
《漢語大詞典》:难说(難説)
(1).谓不易解说。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不学而性辨,曰有虑者也,难投以物,难説以言。” 王聘珍 解诂:“难説以言,不可以言喻也。”朱子语类卷一:“根既在此,又却能引聚得他那气在此,此事难説。”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十三号》:“我到底又为了什么呢,这真好难说!”
(2).说不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专心》:“眼前人怎比得我冤家模样,难説普天下是他头一箇美,只我相交中他委实强。”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永远前进》:“‘很快要瞎吗?’‘很难说。’医生惋惜地说。”
(3).难道。表示反诘。 吴组缃 《山洪》二十:“有本事你怎么不对他吹吹,把他吹出来给队伍挑送东西呢?难说他又是不能挑担的么?”
诘难。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説, 凭 多所解释。”
《漢語大詞典》:日益
(1).谓日日有所增益。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其礼先人,其言后人,见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 王聘珍 解诂:“日益,谓日有增益,犹言日新也。” 宋 张载 《正蒙·三十》:“常人之学,日益而不自知也。”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村叟梦鳖》:“自是叟愈康健,生计日益。”
(2).一天比一天。史记·高祖本纪:“后人告 高祖 , 高祖 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由是集贤之书盛积,尽秘书所有不能处其半,书日益多,官日益重。”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久之, 不敏 日益贫, 盼奴 周给之。”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但是,紧接着就产生了日益增多的困难。”
《漢語大詞典》:长子(長子)
身材高的人。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那两箇一箇是青眼儿长子,如今这箇是黑矮的。” 沙汀 《防空》:“这是一个瘦长子,面孔白净,五官摆得端端正正的,没有丝毫说头。”
(1).排行最大的儿子或女儿。《诗·大雅·大明》:“纘女维莘,长子维行,乃生 武王 。” 毛 传:“长子,长女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徭役:“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长子 迈 作吏,颇有父风。” 曹禺 《雷雨》第一幕:“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
(2).年纪较大的儿子或女儿。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丧妇长子者,为其无所受命也。” 王聘珍 解诂:“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
(3).谓孩子长大;养育孩子使之长大。荀子·儒效:“而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羣徒,辩其谈説,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杨倞 注:“身老子长,言终身不知恶之也。”庄子·至乐:“ 庄子 妻死, 惠子 弔之, 庄子 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 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成玄英 疏:“共妻居处,长养子孙。”
(4).犹巨子。古时对儒家学派大儒的尊称。 俞樾 诸子平议·荀子一:“长子,犹鉅子也。庄子·天下篇释文引 向秀 曰:‘ 墨家 号其道理成者为鉅子,若儒家之硕儒。’长与鉅义同,鉅子,长子,盖当时有此称。随其长子,谓奉一先生以为师,从而附和之也。”
(5). 清 代郡王嫡子的封爵。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内景
(1).谓光色表现在内。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 王聘珍 解诂:“説文云:‘景,光也。’外景者,光在外。内景者,光在内。”《淮南子·天文训》:“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
(2).黄庭内景经的省称。 唐 皎然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炼师归林屋洞》:“仙师远放 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士:“ 孝宗 圣性超诣,靡所弗究厥旨,尤精《内景》。” 元 徐再思 《红绣鞋·道院》曲:“青猿藏火枣,黑虎听《黄庭》,山人参《内景》。”
(3).道教语。即内神。《〈黄庭内景经〉叙》:“黄庭内景经者,一名《太上琴心文》。” 务成子 注:“其景者,神也。其经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内景名字。”参见“ 内神 ”。
(4).指戏剧舞台上的室内布景、或电影摄影棚内的布景。
《漢語大詞典》:内神
(1).宗庙所祭之神,因其为一族祖先,故称内神。礼记·曲礼下“践作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孙希旦 集解引 元 吴澄 曰:“宗庙所祭者,一家之神,内神也,故曰内事。郊社山川之属,天下一国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
(2).道教语。指主司人体五臟六腑七窍之神。因其在人体之内,故谓之内神。黄庭内景经·中池:“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
《漢語大詞典》:劳瘁(勞瘁)
亦作“ 劳悴 ”。亦作“ 劳醉 ”。 辛苦劳累。《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乞言劳醉而面於敬爱。” 王聘珍 解诂:“醉当为瘁。”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於是尽心抚育,劳悴过於所生。” 冰心 《再寄小读者》十:“他们再也不要忍受劳瘁的工作和惨酷的刑罚了。”
《漢語大詞典》:多岁(多歲)
丰年。《商君书·垦令》:“商不得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 朱师辙 解诂:“多岁,丰年也。”
分類:丰年解诂
《漢語大詞典》:合同
(1).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周礼·秋官·朝士“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唐 贾公彦 疏:“云判,半分而合者,即质剂、傅别、分支合同,两家各得其一者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一应家私财产,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执一纸为照。”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今人产业买卖,多于契背上作一手大字,而于字中央破之,谓之合同文契。商贾交易,则直言合同而不言契。其制度称谓,由来俱甚古矣。”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工人们已经和电影厂签了字,定了合同,没法再解约。”
(2).和合齐同;齐心协力。礼记·乐记:“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孔颖达 疏:“言天地万物流动不息,会合齐同而变化者也。”史记·李斯列传:“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王者博爱远施,外内合同。”
(3).结合;缔结。《再生缘》第四五回:“夫人难任千金意,少不得,这段良缘要合同。”
(4).谓志同道合。《商君书·赏刑》:“是父兄、昆弟、婚姻、合同者,皆曰:‘务之所加,存战而已矣。’” 朱师辙 解诂:“谓道合志同之士。”《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王逸 注:“四海并合,皆同志也。”
(5).犹会同。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命 探春 合同 李紈 裁处。”
《漢語大詞典》:犀兕
(1).犀牛和兕。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列子·仲尼:“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 晋 左思 《吴都赋》:“乌菟之族,犀兕之党。”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犀兕齐山积,牛羊遍谷横。”
(2).指犀兕的皮。荀子·议兵:“ 楚 人鮫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摜犀兕之甲,以涉不测之渊。”
(3).指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商君书·弱民》:“脇蛟犀兕,坚若金石。” 朱师辙 解诂:“胁,两旁也。蛟,借为‘鮫’。言 楚 兵披鮫鱼犀兕之甲,坚若金石。”
《漢語大詞典》:华英(華英)
指花。大戴礼记·少间:“天政曰正,地政曰生,人政曰辨。苟本正则华英必得其节以秀孚矣。” 卢辩 注:“言专阳则正,华英得阴阳之孚秀也。” 王聘珍 解诂:“华,草木华也。”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星虹助光气,烟雾滋华英。”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诗:“草木亦乘时,逢辰吐华英。”
(1).光耀;光采;文采。《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文选·张衡〈南都赋〉:“被服杂错,履躡华英。” 李善 注:“华英,光耀也,言履躡生光辉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有美 王公 ,志儒之本,达士之经,秩秩而积,涵涵而停,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宋 曾巩 《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 永州 之学,自其父传,其果以力,其敏以明,内有其质,外以华英。”
(2).精华。 清 厉鹗 《论诗绝句》:“文章妙喻 浙中 庖,水陆柔甘味曲包; 天水 华英能尽读,几人真食大官肴。”
《漢語大詞典》:相出
谓推举贤人。《商君书·开塞》:“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朱师辙 解诂:“仁者以爱利万物为务,贤者以出私上贤为道……或曰:释名:‘出,推也,推而前也。’贤者以推举贤人为道,亦通。”
《漢語大詞典》:和应(和應)
(1).指车铃之声相应。大戴礼记·保傅:“升车则闻和鸞之声……在衡为鸞,在軾为和,马动而鸞鸣,鸞鸣而和应。” 王聘珍 解诂:“和、鸞,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者。”参见“ 和鸞 ”。
(2).和气感应。《宋史·乐志十二》:“嘉荐报本,於以祈年。诚格和应,神娭福延。”
犹应和。相呼应。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郝懿行 义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云:“和应大鼓也。”
《漢語大詞典》:和鸾(和鸞)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撗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鸞”。《诗·小雅·蓼萧》:“和鸞雝雝,万福攸同。” 毛 传:“在軾曰和,在鑣曰鸞。”汉书·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鸞之节。” 宋 陈亮 《酌古论三》:“於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鸞。” 章炳麟 《原儒》:“礼、乐世变易,射、御於今麤粗,无参连白矢交衢和鸞之技,独书、数仍世益精博。”
《漢語大詞典》:九室
(1).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郑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 贾公彦 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
(2).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 王聘珍 解诂:“隋书·牛弘传引 蔡邕 《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
(3).即九庙。天子的祖庙。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庙:“ 武德 元年始立四庙, 正观 七年立七庙, 开元 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4).道教谓人体中的“上宫”(脑)和“九窍”。黄庭内景经·常念:“九室正虚神明舍。” 梁丘子 注:“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宫荣华,九窍真正,则众神之所止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