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磬折  拼音:qìng zhé
1.屈身如磬,以示恭敬。三国。魏。曹植〈箜篌引〉:「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十四》:「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2.形容乐声曲折悠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漢語大詞典》:耐辱
能忍受屈辱。《增一阿含经》卷三:“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谓 难提比丘 是。” 唐 司空图 《休休亭》:“且汝虽退,亦尝为匪人之所嫉,宜以耐辱自警,庶保其终始。”
《漢語大詞典》:出跨
汉书·韩信传:“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后常以“出跨”为忍受屈辱的典实。 宋 梅尧臣 《答了素上人用其韵》:“功名未逢时,壮士且出跨。” 宋 梅尧臣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常防恶少年,豪横使出跨。”
《漢語大詞典》:屈声(屈聲)
指因受屈而形成的声誉。 唐 无名氏 玉泉子:“此人调举久不第,亦颇有屈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蕡 期月之间,屈声播於天下。”
分類:受屈声誉
《國語辭典》:屈招  拼音:qū zhāo
用严刑拷打,逼人招供认罪。《水浒传》第六十二回:「是我命中合当横死,我今屈招了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知县拆开,看见杀李乙的已有了主名,便道:『王甲果然屈招。』」
《漢語大詞典》:平活
谓平反冤狱,使受屈将死的犯人得以存活。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 何比干 ﹞为 汝阴县 狱吏法曹掾,平活数千人。”新唐书·方伎传·严善思:“方酷吏构大狱,以 善思 为详审,使平活八百餘人,原千餘姓。”
《國語辭典》:窝囊废(窩囊廢)  拼音:wō nang fèi
骂人的话。废物,指怯懦无能,甘受屈辱的人。如:「我们如果再低头装窝囊废,恐怕世界上就没一个人看得起咱们了!」
《国语辞典》:好死不如恶活(好死不如恶活)  拼音:hǎo sǐ bù rú è huó
(谚语)只要活著,即使要忍受屈辱折磨,总比死了还好。《西游记》第六三回:「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么。」《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今已无家可归,不如早些死了,省得在此出丑!』朱信道:『好死不如恶活!不可如此。』」也作「好死不如赖活」。
《国语辞典》:折腰升斗  拼音:zhé yāo shēng dǒu
比喻因做官而受屈辱。参见「折腰五斗」条。宋。杨泽民〈六么令。道骨仙风〉词:「折腰升斗,辜负当年旧松菊。」
《漢語大詞典》:含污忍垢(含汙忍垢)
忍受屈辱。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國語辭典》:忍辱负重(忍辱負重)  拼音:rěn rù fù zhòng
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国语辞典》:忍辱求全  拼音:rěn rù qiú quán
忍受屈辱以顾全大局。如:「为了完成任务,请大家忍辱求全,暂时按捺住脾气,不要计较。」
《漢語大詞典》:龙屈蛇伸(龍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清 陈恭尹 《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嘆,龙屈蛇伸自终古。”
分類:君子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