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掩抑  拼音:yǎn yì
形容声音低沉。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國語辭典》:推倒  拼音:tuī dǎo
1.推之使倒。如:「小心!别推倒了花瓶。」
2.推翻。如:「推倒君主专制」。
3.倾尽。《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列传六。陈亮》:「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國語辭典》:凌轹(凌轢)  拼音:líng lì
欺侮虐待。《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也作「辚轹」、「陵轹」、「輘轹」、「躏轹」。
《漢語大詞典》:蹙踏
亦作“ 蹙蹋 ”。
(1).踩踏。 唐 张说 《杂曲歌辞·破阵乐》:“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蹙踏 辽河 自竭,鼓噪 燕山 可飞。”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燿声。” 清 叶申霭 《题海州陈参戎治盐枭投械归农图》诗:“乌揵蹙蹋牵风鸣,滩场有地各迁徙。”
(2).压倒。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 鲍 谢 跨 徐 庾 。”
(3).践临;到达。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平生尚游跡,蹙踏造化窟。”
(4).踢。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踢球》:“毬名踏踘,始於 轩后 军中练武之剧,蹙蹋而戏。”
《漢語大詞典》:厌塞(厭塞)
压倒;镇住。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 魏 主 珪 自览占书,多云改王易政;乃下詔风励羣下,以帝王继统,皆有天命,不可妄干;又数变易官名,欲以厌塞灾异。”
满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明亲亲,尊宗庙,重社稷,应古合旧,厌塞众心。”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示难进於谦退,思厌塞於羣情。”
分類:压倒满足
《漢語大詞典》:凌铄(凌鑠,淩鑠)
(1).形容气势迅速猛烈。 宋 欧阳修 《夜闻春风有感奉寄同院子华紫微长文景仁》诗:“闰后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鑠势方豪。”
(2).犹欺压;压倒。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你暗暗的出去,见 韩 魏 二君,説三家俱被 智氏 凌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子美梅圣俞:“ 宋 诗初尚西崑体,后 苏子美 梅圣俞 辈出,遂各出新意,凌鑠一时。” 清 王韬 《英重防俄》:“天主、天方两教相争,各立门户,有同水火;为之上者又復一意偏袒,凌鑠挟制,入主出奴,以播其毒燄,而煽其狂颷。”
《漢語大詞典》:蹴蹈
亦作“蹵蹈”。
(1).践踏;蹂躏。 汉 张衡 《南都赋》:“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排揵陷扃,蹵蹈 咸阳 。”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党案竟株连,痛今朝遭蹴蹈。”
(2).指压倒。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斯拉夫 ﹞隐然有蹴蹈 拉丁 、凌驾 条顿 之势。”
《漢語大詞典》:荐撙(薦撙)
凌驾;压倒。荀子·儒效:“不卹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撙,以相耻怍,君子不若 惠施 、 邓析 。” 杨倞 注:“荐,藉也。谓相蹈藉撙抑,皆谓相陵驾也。”
分類:凌驾压倒
《漢語大詞典》:陵盖(陵蓋)
压倒。 汉 徐干 中论·核辩:“故辩之为言别也,为其善分别事类而明处之也,非谓言辞切给而以陵盖人也。”
分類:压倒
《國語辭典》:掩映  拼音:yǎn yìng
1.遮蔽、掩蔽。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我在此树边掩映著,等他出来时,著他死于斧下。」
2.若隐若现。宋。晏殊〈渔家傲。嫩绿堪裁红欲绽〉词:「风飐乱,高低掩映千千万。」
3.光影相互映照。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黄山日记》:「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
4.超过、胜过。唐。李白〈陈情赠友人〉诗:「多君骋逸藻,掩映当时人。」
《漢語大詞典》:雄视(雄視)
谓称雄,压倒。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方当坐谈帝席、雄视羣公,岂徒比迹天府、雌伏郎官而已哉。”宋史·苏轼传:“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清 章学诚 《为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五季 马氏 既併 郎州 ,而后屹然雄视,诸镇莫敢与抗矣。”
《國語辭典》:压卷(壓卷)  拼音:yā juàn
诗文优秀,冠于众人作品之上。如:「压卷之作」。《里语徵实。卷中下。压卷引苕溪诗话》:「如杜甫赠韦见素一诗,前贤录为压卷,盖布置最得正体。」
《國語辭典》:压一(壓一)  拼音:yā yī
第一,压倒一切。宋。辛弃疾〈踏歌。攧厥〉词:「看精神,压一庞儿劣,更言语,一似春莺滑。」宋。吴潜〈二郎神。近时厌雨〉词:「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也作「压逆」。
分類:压倒超过
《漢語大詞典》:淩轹(淩轢)
亦作“ 凌烁 ”。亦作“ 凌躒 ”。亦作“ 凌鑠 ”。
1.干犯,欺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凌轢宗室,侵犯骨肉。” 明 张居正 《与楚抚赵汝泉言严家范禁请托书》:“家人僕辈,颇闻有凴势凌烁乡里,溷扰有司者,皆不能制。”明史·湖广土司传·施州:“ 高罗 安抚常倚势凌轢,侵夺其土地人民。”
2.超越,压倒。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元嘉 中,有 谢灵运 ,才高词盛,富艷难踪,固已含跨 刘 郭 ,凌躒 潘 左 。” 唐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躒 白猿公 。”凌躒,一本作“ 凌轢 ”。《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沧溟集》:“然 攀龙 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轢一时。”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一章二:“ 攀龙 才力富健,凌鑠一时。”
《漢語大詞典》:凌铄(凌鑠,淩鑠)
(1).形容气势迅速猛烈。 宋 欧阳修 《夜闻春风有感奉寄同院子华紫微长文景仁》诗:“闰后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鑠势方豪。”
(2).犹欺压;压倒。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你暗暗的出去,见 韩 魏 二君,説三家俱被 智氏 凌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子美梅圣俞:“ 宋 诗初尚西崑体,后 苏子美 梅圣俞 辈出,遂各出新意,凌鑠一时。” 清 王韬 《英重防俄》:“天主、天方两教相争,各立门户,有同水火;为之上者又復一意偏袒,凌鑠挟制,入主出奴,以播其毒燄,而煽其狂颷。”
《國語辭典》:优势(優勢)  拼音:yōu shì
处于较有利的形势或环境。如:「这场球赛地主队占尽优势,终场以悬殊比数获胜。」